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050字。

  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具体方略有: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三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摘编自《人民日报政文•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
  材料二: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生态不仅指涉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
  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是可以达到的理性认识,先民便有这样的睿智,值得今人借鉴。荀子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虽没有“生态”一词,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有了不违背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生态思想。
  B. 目前,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都面临灭绝的威胁,这种威胁来自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之行。
  C. 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下,人和自然之间的形态不是掠夺、被操纵,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D.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自然观,顺应当今人类的生存需求,是当代自然观的最新体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讲天地人关系的时候,认为天人协调才是理想境界,人的生产生活不应该违逆自然,逆天而行。
  B.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有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C. 生态文明思想是西方环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思想核心是强调对环境的绝对意义上的爱护和保护。
  D. 无论天人一体、天人对立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是对天人关系的有益探索,都有合理的一面。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用来警醒“人类中心主义者”的一项是(   )
  A. 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毛泽东)
  B.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胡锦涛)
  C.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D. 征服自然的工作是一项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必然受到神的鼓励。(培根)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 请结合材料,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
  B.“这种威胁来自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之行”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为“这种威胁……可能是……”,只是推测。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有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错误。生态文明思想不同于古人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树上的男爵
  [意大利]卡尔维诺
  我的哥哥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那天,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在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
  我们的父亲一直同形势背道而驰,不合常规。他一心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