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6070字。
2025届2022-2023学年度上期9月月考
语文
出题人:张佩审题人:周波、陈丽君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6页,第Ⅱ卷(非选择题)6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今年的“两会”上,成都又火了一把,被媒体称为“地摊经济”的实践,先是被报道,然后被代表委员点赞,到最后直接被总理说上了记者会。
疫情冲击下,很多人就业面临挑战。成都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不影响市容市貌,不扰乱环境秩序情况下,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可以越门经营,也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这一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心城区餐饮复工率超过98%,市民消费更方便。在一片点赞声中,中央文明办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今年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入文明城市的测评考核内容。
(摘编自《央视新闻•看流动民生,感受城市烟火气》)
材料二: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每天就有城市外的农户及买卖人,一早进城售卖时令蔬菜、水果、北京小吃等产品。有的走街串巷,有的在一些指定地点售卖,卖完或到时间就回家去。由于没有租金,相对就实惠,是百姓人家不可或缺的购买方式。买卖较好的就租个门面或买个门面,但大部分还是以地摊为主。
1. 下列有关材料二中“地摊经济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就出现了流动商贩,有的走街串巷,有的在指定地点售卖,卖完或到时间就回家。
B. 大部分商贩以地摊为主,他们不交租金,经济实惠,但生意好的商贩也有租门面或买门面经营的。
C.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一些个体商贩离开城市回乡种地,地摊经济萧条乃至个体经济基本没有了。
D. 改革开放后,地摊经济复苏,政府允许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都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还可以越门经营,这是疫情这一特殊情况下的惠民政策。
B. 成都的“地摊经济”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这一实践得到了百姓拥护、中央政府肯定。
C. 八十年代初期,北京一些青年人开始做各种小买卖,从地摊到售货摊位、临时小屋,规范逐渐升级。
D. 白岩松是认同成都的“地摊经济”这一举动的,他不认同媒体把成都的实践称之为“地摊经济”。
3. “地摊经济”一时火热,怎样才能使其健康持续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 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 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D项,“政府允许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一些返城知青和城市待业青年,开始做起各种小生意买卖,从分散的地摊,逐步到有组织的售货摊位或临时小屋,规范升级”,而不是“政府允许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选项说法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辛弃疾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为了光复大业,他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部将叛变,耿京被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