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9560字。

  2023年1月高三年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
  语文
  姓名: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进行诗歌创作,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描绘生动的历史画卷。杜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时代动荡引起词坛风气的巨大变化,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欣赏,给大众以精神滋养。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界。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认的大诗人往往人品与文品俱佳,其创作的诗歌作品也必然是“第一等真诗”。
  B. “诗言志”与“诗缘情”并不是对立关系,因为“情”与“志”本质上是一致的。
  C. 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D. 为了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唐宋词人将其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到诗歌中。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
  B. 唐宋诗词的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C. 唐诗宋词展现了现代人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其内容与现代人没有距离。
  D. 读者要化被动为主动,对作品的意蕴作出更多诠释和解读,从而增加作品的内涵。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况周颐“读词之法”的一项是(   )
  A.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B.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 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D. 诗词的入门之法不在书中,而在吟诵中。
  4. 围绕“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5. 读者应如何与古代词人“交流”与“对话”?请结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加以说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D.“为了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分析错误,原文是说“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可知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说“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从而使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富的人生意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朵朵白云
  刘国星
  老牧人身着天蓝色蒙古袍,古铜色脸庞,皱纹堆叠,花白胡须飘垂胸前……一派仙风道骨。老牧人一年四季放牧一群羊,行走于草原的坡坡岭岭间。无论春夏秋冬,老牧人的长调都伴着他的羊群。
  老牧人父母辞世早,他终身未娶。也有人说,是老牧人穷怕了,怕花钱。老牧人不置可否。
  塞北草原的五六月份,雨水丰沛,草长花开,调皮变幻的云成团了。老牧人就赶着羊群,向那一大团一大团的云朵走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