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390字。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I卷(非选择题)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1. 默写与运用。
(1) 挥手自兹去, ______ 。(李白《送友人》)
(2) ______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一轮明月倒映水中,宛如明镜,风儿吹来,微波荡漾,让我们不由想起《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 ______ , ______ 。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 当代桥梁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用途也更加广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充裕的素材和更广阔的想象的空间。请仿照艾青的《桥》的第三节,另行创作两句现代诗歌。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桥是 ______
桥是 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市民素养定义城市品格
????①城市的价值观引导市民品位,市民素养定义城市品格。时隔十年,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又一次发布《上海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通过对有效样本的调查分
析,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上海市民更加重视人文素养,对城市价值更加认同。
????②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的本性。”在上海市民看来,对知识的每一次汲取都有助于人生升华。知识并不意味一切,但很多时候学识水平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边界。知识素养的不同着实可以让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明显差异。
????③不仅如此,上海市民对自己的认识和环境的态度也越发从容理性。大多数市民认为自身的能力和性格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追求卓越历久弥坚,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民“反求诸己”的主体自省与自我革新。
????④除此之外,当谈及人生理想时,多数市民将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列为重要因素。兴趣是点燃人生理想的火炬,社会是实现人生理想的赛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上海市民在时代条件下积极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让人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⑤上海的市民素养不仅呈现在问卷访谈的分值数据中,还生动展现在实地调研的许多细节中。
????⑥可见市民素养并不是职业和学历的附属,也不是年龄和精力的专利。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必定是一座人文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生机的城市。一个真正让生活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的温暖城市,必定是一座塑造人文精神与蕴含人民情怀的城市。在宝山区一家修车铺,一名来自外地的50多岁个体户填写问卷时有些吃力。调查员尽己所能提供讲解与指导,直到夜色已深才不得不放弃调查。令人□□的是,这位“新上海人”主动提出第二天一早前往下一个调查点配合完成问卷。
????⑦城市作为巨大的生命集合体,每一位居民都是城市品格的培育者、提升者,也都是城市品格的承载者、守护者。正因如此,我们才会说“人人都是软实力”。上海的市民素养提高了,未来的上海需要继续坚持不懈厚植城市精神,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全力彰显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
(选文摘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 联系上下文,在第⑥段□□内填入合适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兴奋
B.吃惊
C.疑惑
D.感动
(2) 本文行文思路清晰,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观点: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上海市民将个人兴趣和社会需要列为决定人生理想的重要因素。
实地调研细节 /
(3) 选文第⑤段画线部分中的两个事例能否删去其中一个,请简述理由。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锅酒
李天鹤
????①晨曦还在大山之外,母亲的脚步声就赶走了屋檐下转了一整夜的风。母亲又要熬酒了,
这已是今年第三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