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7900字。
重庆市北碚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似乎说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一种废话式吐槽,已经成为最近这届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梗。微博上,“废话文学大赛”达到了1.1亿的阅读量;豆瓣上也开展了废话文学、豆瓣废话学小组;B站上相关视频播放量轻松上百……轻松幽默无厘头,“抛开内容不谈,这话还蛮有内容的”,这就是“废话文学”的魅力,它是一场全民狂欢的“不好好讲话”。
“废话文学”最典型的特征是说了和没说一样。但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废话文学”考古群发现其渊源似乎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看着康熙大帝、尔康、甄嬛们一本正经地讲废话,观众老爷们属实是乐疯了。而视频的弹幕以及评论,也迅速成为了网友们交流“废话文学”的场地。“当康熙在怒斥群臣的时候,他在怒斥群臣。”“还好这个视频只有两分半钟,让我浪费了两分半钟的时间。”
随着网友们对“废话文学”写作的得心应手,“废话文学”也衍生出各大流派。单位换算流,如“七日不见,如隔一周”,“十年生死两茫茫,五年生死一茫茫”,数学真好,你考虑过苏轼的感受吗?重复表述流,“我曾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非常生气”,“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完全无关”;实事求是流,“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大师,全世界欠你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啊!
如果你以为“废话文学”只有搞笑一个目的,那还是格局太小了。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废话社交教学”正风起云涌,“废话文学”无疑已成为年轻人十分热衷的社交表达方式。“我这么穿还行吧?”“除了上衣、裤子、鞋子不太行以外,其他都还行。”这是陪老妈、女朋友等一切女性生物逛街时的标配语录。“高考考了多少分啊?”“不到750吧。”“有600分没有啊?”“肯定有考600分的学生,考600分以上的学生,那都有600多分。”此文应出自学渣自救手册。“什么时候结婚啊?”“领证之后就结婚。”此类废话套路同样适用于“你什么时候工作、生娃”等七大姑八大姨逄见必问的尴尬问题。“说得挺好的,下次别说了”,既委婉又讽刺,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堪称反击对方讲话的教科书。
随着互联网发展,资讯高度发达,到处充斥着废话连篇、毫无营养的营销文、八股文、套皮文,人们常常面对的不是信息的海洋,而是废话的海洋。出于对低信息量内容的不满和抗议,这届年轻人开始用“躺平”的方式予以反击。消解无用信息的方法,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对冲。于是“废话”式警句便被改造出来,形成明褒暗贬、饱含戏谑的阴阳怪气的、“你说的是废话,我说的也是废话”的狂欢。
废话文学是火出圈了,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梗火得有多快,它销声匿迹的速度就有多快。“废话文学”恐怕难以避免走上互联网文学先热后凉的老路,但并不代表其会完全淡出我们的生活。相比于消极躺平的亚文化和充满大道理的“鸡汤文学”,位于两者之间的“废话文学”更能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不断搬砖拼搏中与生活和解的态度。我们并不会在正常的工作秩序中玩梗,但生活中说点废话,至少是打开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节选自《废话文学:“不好好讲话”的全民狂欢》,真知网,李旋、宁珊)
材料二:
“废话文学”能迅速发酵流行,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是新晋的社交催化剂。虽然无厘头甚至很无聊,但它构筑了一个“共通意义空间”。成长于网络空间的年轻人是分众时代的孤独患者,充满着对建立连接与归属感的渴望。梗文化无疑是一种“最大公约数”和“社交货币”,在“废话文学”的字里行间,情感交流的有效信息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熙大帝》等历史题材改编的电视剧,有不少废话台词,非常符合“废话文学”的标准。
B. 学不会废话套路的年轻人,再遇到诸如考学和结婚之类的盘问,就会显得很尴尬,不易应对。
C. “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了就是跌了”这样的“废话”充满了自嘲式的幽默和无力感。
D. 成长于互联网环境的年轻人,以创作和分享“废话文学”,来表达对海量信息的不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废话文学”绕口令般通俗,年轻人一说出口,就能传达情感交流的清晰信号,达到社交目的。
B. “废话文学”透露出玩世不恭的气质,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在工作压力中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
C. 在多变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插入点“废话文学”,让思维合理张弛,情绪得以调整,是值得一试的办法。
D. “废话文学”是柄双刃剑,可能使互联网文化陷入娱乐主义困局,冲淡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我买了辆黑色劳斯莱斯轿车去讨老婆欢心,谁知老婆瞧不起,说它黑不溜秋的。
B. 我长话短说,但是说来话长。
C. 朱自清:得有点废话,我们才活得有意思。
D. 我上一次遇到这么无语的事情还是上一次。
4. 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 不久前,一位大叔凭借一首形同废话的“诗”《对白云的赞美》,一夜之间火遍全网。请你结合材料,分析其走红的原因。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贼白/极其白/简直白死了/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历史题材改编的电视剧,有不少废话台词,非常符合‘废话文学’的标准”错误。虽然废话文学可以追溯到这些历史题材电视剧,但是材料一第2段开头,“光废话还达不到文学的标准”,“只有带上点自嘲、讽刺、幽默才能算一句合格的废话文学”,可见,脱离了网友二次创作的玩梗,那些废话台词本身不符合“废话文学”标准。
B.“就会显得很尴尬,不易应对”推理错误。文中说会“废话文学”的年轻人说出的话“既委婉又讽刺,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堪称反击对方讲话的教科书”,但不能据此就认为不会废话套路就“会显得很尴尬,不易应对”。
D.“来表达对海量信息的不满”错误。材料一中强调年轻人反击是“低信息量内容”的垃圾信息,而不是“海量信息”。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娃的心娃的胆
陈忠实
司令跪倒在黄河水和沙滩相接的水边。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
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香叩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