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70字。
时间: 课时: 课型: 主备人:
《琵琶行》并序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
2.通读全诗、掌握小序和第一段的文言词句。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
教学难点:掌握小序和第一段的文言词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让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与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我们共同走进琵琶行!(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及文体特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翻译小序和第一自然段,掌握重点文言词句。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通过阅读课文,看同学们能找到哪些知识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难点、困惑点?
四、自学指导一(6分钟)
1、自主阅读课下注释,圈点勾画,完成下列各题。
白居易(772- 846), 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_,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白居易与______并称“元白” ,共同倡导了______。有______传世,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学生单独读)。
3、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4、翻译小序,明确“序”中写了哪些内容?
5、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每段的大意(最好用七个字概括)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
1、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李杜”、雄奇豪放、《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
3、题目的意思: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4、 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次年秋天,有一天,我在湓浦口给一个朋友送行,晚上听见船上有人弹琵琶。听到这声音,铮铮铿锵,有京都流行的韵味。问及此人,原来是长安的一位歌女,曾向穆、曹二人学琵琶。随后年老的时候,脸上尽是风霜,嫁给了商人为妻子。就这样,命人摆弄着酒菜让她快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