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40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①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②,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③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⑤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⑦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
【注】①元元:平民百姓。②顺权:顺应形势。③离:经历。④嚣嚣:怨恨愁苦的样子。⑤缟素:丧服。文中指秦二世为始皇帝服丧。⑥收孥:指一人犯法,妻子儿女连坐,没收为官家奴婢。⑦塞:满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B.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C.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D.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霸,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B.士民罢弊的“罢弊”与《过秦论(上)》“率疲弊之卒”的“疲弊”含义相同。“罢”通“疲”。
C.王天下的“王”意为称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而不王者”的“王”含义相同。
D.利裋褐的“利”意为有利,与《兼爱》中“故攻异国以利其国”的“利”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古以来很久没有了统一天下的帝王,周王室和春秋五霸的势力又相继衰弱,秦国的统一上承天道,下顺民意。
B.秦王只想施展一己的智慧,抛弃仁政王道,禁毁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C.假如秦二世能够顺着商、周的道路,制定御敌之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
D.文章指出秦两代君主在治国理政上的一系列过失,以及他们应该却没有施行的正确做法,意在警示汉朝统治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2)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
14.贾谊在《过秦论(上)》最后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本篇是从哪些方面劝诫秦二世实施“仁义”的?请简要概括说明。(3分)
山东省日照市2022级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