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1720字。
潮阳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 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迄今为止,费孝通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作出的“乡土性”论断,仍是看待乡村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视角。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以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相对封闭的生活方式为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伦理关系、道德生活样式和对人与人之间公平、公正关系的基本理解。今天,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转型相伴随的,是以农业的工业技术化、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流动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社会秩序的维持上,现代社会与乡土社会的区别是:前者靠国家法律,后者靠礼。
B.残酷与否与是否合礼无关,看似文质彬彬的礼治社会,也可以很野蛮残酷,甚至杀人。
C.乡土社会安土重迁,人口流动及土地变动很少,这是其可以用礼来维持秩序的前提。
D.在“乡土中国”向“新乡土中国”转变的过程中,乡村礼治秩序的约束力日渐弱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阐述了“礼治”的问题,但其论述的侧重点及写作目的均不相同。
B.作为行为规范,靠国家权力推行的法律比靠传统维持的礼更适合维持现代乡村社会秩序。
C.乡土社会中,人之所以能主动服礼甚至“好礼”,是因为教化使人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
D.随着传统乡村伦理的式微及国家法律的普及,传统礼治将完全退出乡村社会的历史舞台。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礼治”内涵的一项是( )(3分)
A.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B.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C.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D.《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礼治社会的特点。(4分)
5.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如果你是一名乡村法律工作者,请结合材料,说说“新乡土中国”时代应如何建构乡村法治秩序。(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半搭车
吴港
吴启是名汽车修理工,各种农机也能上手。这天,二叔家的收割机出了毛病,吴启去帮忙修理。修好机器,吴启急着返城,告别二叔便一路小跑,可快要上公路时,还是眼瞅着最后一趟客运班车开走了。
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吴启尝试着搭一辆顺风车,然而从身边陆续开过去七八辆车,他一辆也没能拦下来。也难怪,地方偏僻,哪个开车的没点儿防范意识?吴启很丧气,看来余下的十里路,只能辛苦自己的两条腿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