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430字。
★开封前注意保密
肇庆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 文
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容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
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1846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毛主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原是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开始并不出名,反动派围攻它,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它,其他的社会主义流派攻击它,但是,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终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摘编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二:从认识过程来看,人类获得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排除谬误,逐渐接近真理的过程。真理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由于人的个体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又是受周围的物质环境制约的,我们认识的真理是绝对中的相对真理,是有限向无限发展的过程。在真理无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检验呢?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其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主观见之于客观,
(摘编自《再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判断一个理论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B.因为辨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所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
C. 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只要实践,就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D.材料一中,作者用科学史上的事实,证明了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认识过程来看,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排除谬误,逐渐接近真理的过程。
B.由于人的个体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又是受周围的物质环境制约的,所以我们认识的真理都是相对的。
C. 实践的确定性决定了真理认识的绝对性,同时实践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真理认识的相对性。
D. 材料二中,作者引用马克思的话指出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引用列宁的话指出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一个理论是不是真理。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不断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社会领域颠扑不破、不会改变的真理。
C. 牛顿提出的力学定律曾被认为是万能定律,但后来科学研究发现,在微观粒子领域和高速运动领域,其力学定律是不适用的。
D. 在孟德尔之前,人们认为孩子之所以像父母是因为有液体混合,孟德尔在实践中发现了遗传因子,提出了"孟德尔定律"。
4.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的论证思路。(4分)
5.两则材料都涉及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在内容上二者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袭人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那老婆子道:“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他。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那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 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