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50字。
2023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2023.03)
(完卷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古诗文(35 分)
(一) 默写与运用(13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2、 ,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4、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用虚心的态度对待他人,就像《论语》中孔子所说的“ , ”。
(二)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②,屠沽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舍中掩关熟寝,己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⑥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儋耳:今海南儋州,苏轼被贬之地。②民夷杂糅: 汉族人和少数民族人混杂。③屠沽:屠户和卖酒的人,这里指各种商贩。④三鼓: 三更。⑤过: 苏轼幼子。⑥韩退之钓鱼: 韩愈曾在诗中写在水浅处钓不着大鱼,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5.【甲】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我们在初中教材中还学过【丙】文作者苏轼写的一篇文章《 》。(2分)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临溪而渔 ( )
(2)予欣然从之(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8.下列对古诗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中的“巴山楚水”是指诗人的被贬地。
B.【乙】文中的“山肴野蔌”是指野味野菜。
C.【丙】文作者夜游是因为被“良月嘉夜”吸引,于是邀友人同行。
D.“弃置身”“太守”和“先生”所指的都是所在诗文的作者。
9.【乙】文中写 和太守之宴,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生活场景:【丙】文中的“ ”描绘了小城上元节的繁荣景象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画面。(4分)
10.以上三篇古诗文的作者都是被贬谪的官员,但在作品中表达的中心各不相同。【甲】诗中表现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乙】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丙】文中作者夜游后“放杖而笑”,其中包括“自笑”和“笑人”,“自笑”是表达月夜畅游后的悠然自得,“笑人”是他夜游后得出了一个人生道理 。(6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4题(15分)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 kuī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