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900字。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2月统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多年以前,张艺谋拍了电影《英雄》,开启了中式商业大片时代,改变了国产主流电影的审美习惯。影片在题材与语言运用、人物塑造以及作品立意上与观众共生,包含互动观念和复数形式,展现出“意识影片”多样化的创作局面、特点和面貌。
“意识影片”指涉影片创作的一种有意识的预先结构,并因应各种元素的变化而发生调整,体现为一种广义的共生、互动和融合,既有商业片的类型特征和叙事功能,又呈现出明显的实验性探索,敢于突破传统模式,且在其间把握的尺度中寻得某种平衡,使影片自成一格。
有别于通常意义的商业电影,《满江红》呈现出鲜明的实验性探索,类型的杂糅、多次反转的叙事处理、舞台化的表现方式、种种元素的混装等,都是实验性尝试的表征。
影片《满江红》的故事完整清晰,故事在特定的空间时间里展开,节奏张弛有度,光怪陆离,连续反转与错落的院落、交织的长巷、灰墙青瓦、中国窗棂、天井高墙以及豫剧一起,将悬念和节奏推向高潮。此片呈现的叙事意识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导演在创作上的潜力,某种意义上,张大的计划是角色行为相互对照辩证法作用的结果,而非张大设计的结果,情节叙事包含的每一次反转都力求自然且出乎意料,这使影片质量有了保证。《满江红》的摄影视角、画面构图以及镜头剪辑,在光和影的结合上力求精美,不同凡俗。而此片银灰且趋近铁黑色的基调,视觉鲜明的美术颇为讲究,极富表现力。寻求与内容相应的形式、叙事,沿着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的互动的观念走,在一意创新和小心翼翼之间推来推去,是打造一个共生的形式,是一种最具启发性的意识,是“意识影片”的第一个层次,这也形成了电影和观众的深切互动。
《满江红》在艺术表现以及节奏上含有明快之调。每一步剧情推进、每一个人设为什么给人很饱满的感觉?是与选角与一众实力派演员演技的突破自我有关,本质上则是作为第二自我的角色人物交流与联系的形式以及公共领域中理想的写照。将第二自我与第一自我结合,构成浑然一体的复数形式,才给人惊喜满满的感觉。
《满江红》的选角很大胆,同时也意味着风险,而这恰恰成就了“意识影片”的第二个层次。从剧本到演员再回到剧本,电影基于每个演员的气质对故事人物进行调整。于是,影片的表演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调性。反派人物秦桧、何立,老谋深算、奸邪多疑。张译、雷佳音等性格明星,表演稳定。武义淳一味斗心眼,由岳云鹏饰演,多了意外和喜感。而北宋对金的背景让时空突转,虽然是略写,却让一众义士的精神面貌渐显。影片中张大等小人物,由沈腾等喜剧演员饰演,观众看到这些喜剧表演风格鲜明的演员便会发笑。剧情的发展、多样可能性、跌宕起伏、变化多端与耐人寻味,是他们饰演的角色和反派人物相互交织交锋与对照的必然结果。两组人物都涉及在历史时刻做抉择。后者是一些不屈身从贼的无名小人物,却可以归为民族英雄,作为大英雄,影片张扬突显了他们抒情的一面。与道始终,正大明白,在相互对照辩证中,寻求出真理来。
(选自丁亚平《<满江红>,一部意识影片的辩证法》)
材料二:
电影《满江红》在叙事和视听上最为明显的两个外在标识,一是悬念,一是喜剧。
悬念的设置与解开,是以逻辑的推演和求真的理性快感为前提和目的的:凶手是谁?动机为何?真相是什么?悬念的展开经不经得起推敲,又能否具有创意而不机械,产生所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三一律”的时空关系(去秋凌渡之前的一个时辰/乔家大院)与叙事线索,让“沉浸式大型实景剧本杀”的消费性与趣味感凸显出来,古
1. 下列对材料中“意识影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识影片”指影片以一种有意识的预先结构为前提产生的一种广义的共生、互动和融合,它敢于突破传统商业片的模式,使影片自成一格。
B. 《满江红》的摄影视角、画面构图以及镜头剪辑、光和影的结合、银灰且趋近铁黑色的基调,这些形式与电影内容共生,体现了“意识影片”的特点。
C. 张艺谋的电影《英雄》是其“意识影片”的开端,而《满江红》则是其进一步探索与尝试,在一意创新和小心翼翼间共生,完美呈现,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D. 电影《满江红》在选角上大胆,将第二自我的角色人物与演员的气质结合,并进行作品的调整,构成浑然一体的复数形式,这也是它作为“意识影片”的一种表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间保持一致性。电影《满江红》选择了去秋凌渡前的一个时辰在乔家大院发生的故事,很好地体现了“三一律”的运用。
B. 随着情节不断发展,故事层层推进,形成了多次反转的故事结构,在观众不断推敲中,电影达到了戏剧性与逻辑性的平衡,产生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C. 影片《满江红》中,处于底层的张大一干人、职业军人孙均等都有一种底层的卑微,执念的悲壮,这种表里的反差唤起的情感共鸣,也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东西。
D. 影片《满江红》融合了新历史主义元素但又没有背离传统历史观,借助喜剧性,呈现一种摄人心魄的带着痛感的崇高感,做到了表里结合,核心创意与主题都有创新。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积淀 “义”的一项是( )
A. 《赵氏孤儿》中义士程婴和公孙杵臼将被冤死的赵盾之孙赵武救出,藏匿15年之久,习文练武,把一个婴儿抚养成英俊少年,直至赵家冤屈得以昭雪。
B.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里的“黑衣人”,替为楚王铸剑却被楚王无端杀害的铸剑师干将复仇,为了给干将的儿子“眉间尺”报仇,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C. 《战国策》中的聂政答应严仲子刺杀作恶多端的韩傀,考虑到人多会有差错,于是一人前往,不想连累他人。
D. 尤三姐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人物,容貌风流标致,性格刚烈自持,因为不满宁国府的黑暗龌龊,于是拔刀自刎。
4. 腾讯娱乐讯:“2023年春节档,张艺谋的古装悬疑片成了大赢家。上映16天,票房总计突破40亿。”上述两则材料都探讨了《满江红》迅速走红的原因,它们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
5. 电影《满江红》将我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诗词《满江红》进行了演绎和推广,也成为了传统文化影片化的成功案例,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上,可以从中借鉴哪些经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手表不只是用来看时间的
红墨
爸,我想戴手表!女儿饱饱把书包往墙上的钉子一钩。
我一愣,咱家只有一个老爷钟,时常报错时。我又一想,便从饱饱书包里拿出圆珠笔,卷起她的小袖子,给她画手表。画“钟山”牌的,我还给划上“钟山”的字样。饱饱的胳膊微微颤动。我说别动,爸把“山”划成躺倒的“王”了。饱饱说痒痒,嘴角一直抿笑。我撮嘴对着“手表”哈口气,“手表”越发鲜亮。画好啰。我喊了一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