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080字。
山西省临汾市2023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最近一段时间,ChalGPT(GPT全称为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即预训练生成模型)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ChatGPT为什么突然如此吸引人呢?原因在于ChatCPT与之前的AI聊天机器人相比更加真实、准确,理解自然语言的能力、生成有效答案的水平都"更上了一层楼",甚至有人觉得ChatGPT模拟人类助手的精确度令人"害怕"。其实,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从最初的聊天机器人鼻祖 Eliza,到微软小冰、谷歌 Siri、小度音箱等,再到 ChatGPT,这类基于AIGC技术的聊天机器人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ClualG-PT的出现可以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现象。ChalGPT能够如此成功,在技术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最主要是采用了Trausformer结构和“自回归+Prompting”的训练模式,使得自然语言处理研究范式发展为预训练模式,并最终走向通用人工智能模式、Transformer结构的低层和中层存储了词性、句法等知识,中高层则广泛存储抽象语义类、事实概念类知识,其中,模型的总参数量高达1750亿,使得模型能够解锁许多大型语言模型的新能力
ChatGPT模型的训练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采用带有标准答案的人工标注高质量问题进行初步训练:随后,标注员对模型生成的多个答案的喜好程度进行排序打分、激励模型学习什么样的回答是真实、无害、有用的;最后,结合强化学习策略进一步训练模型生成高质量答案的能力。这一训练范式增强了语言模型理解人类命令的能力,而语言模型能理解人类命令的能力也正是模型"善解人意"的关键,才使得ChatCPT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摘编自尚俊杰《ChatGPT与高等教育变革:价值、影响及未来发展》)
材料二:
在《教育和技术的竞赛》一书中,凯兹曾详细分析了技术变革、教育和贫富差距三者之间存在的微妙"竞赛"关系:当教育走在技术前头,贫富差距会缩小;当教育落在技术后头,贫富差距就扩大、但在后工业社会中,这种带有工业化色彩的经济话语的解释,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这种解释背后所隐藏的假设仍是将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工具,可能导致既误解教育的本质,也会遮蔽"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ChatGPT模拟人类助手非常精确,除了技术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外,也有从量变到质变
的因素。
B.ChatGPT具有能够解锁许多大型语言模型的新能力,有赖于它可存储千亿级别的总数量的信息。
C.教育走在技术前头,可缩小贫富差距;反之,贫富差距扩大。这种解释在后工业社会具有局限性。
D.无论未来社会如何变化,技术如何强大,教育得以存在并生生不息的根本仍是培养人的美好品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下列哪种教育理念最符合后工业社会人才培养趋向(3分)
A.潘光旦提出教育分类分层理论和原则是"工读兼营",即知识学习要与知识应用相结合,强调学习者应深入社会,体验实需。
B.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合格的公民"等等,强调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C 于漪认为教育不是把不同的人培养成相同的人,而是把不同的人变得更加不同,使其变得更具良好的个性,更具鲜明的特色。
D.魏元光认为"良善"的工业教育,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应包括工业精神,譬如准确、守时、信用、有序等应有的国民素质。
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人之为人的美好品质"的理解。(4分)
5.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不同时期技术与教育的关系。(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别离的故事
陶 然
一
那时是何等的青春年少。异国那四季如春的山城,是我出生的地方。离开它的前几天,我觉得我正在做一件大事,欢喜成天在我的眉间舞蹈,连走路,也轻飘飘地几乎要飞上天去了。
一天中午,妈妈带我上街,就在一家常去的面店,给我点了我最喜欢吃的饺子面汤。
"孩子,你离开家,最留恋的是什么?"看着我狼吞虎咽,妈妈忽然开口问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