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18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语文            2023.4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而“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中国古代诗人有名句“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朗待我归”(钱起)。这些诗人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在他们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
  对于这个矛盾,美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高最大限度的缩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距离的内在矛盾”作了妥当的安排:它既不使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使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就艺术创作而言,“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当然,在审美体验中,能不能获得“不即不离”的距离,这不但与审美客体相关,也与审美主体的思想文化修养相关。对思想文化极其低下的审美主体而言,无论面对多么优秀的艺术品,也会因“距离丧失”而想入非非。
  (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
  材料二:
  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 《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空的“距离”,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而获得的。
  B.诗人要获得审美意味,需要改变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在一定的距离外对事物进行观照和品味。
  C.审美主体如果能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就能进入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审美境界。
  D.一般人即使拥有深刻情感和丰富的经验,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客观艺术处理,也不能创造艺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品味古代诗人笔下的绿竹形象时,要彻底改变对竹子的观念认知,才能发现其被诗人赋予的美好品质。
  B.明朝的遗老有可能欣赏不了“南雁”“西乌”之美,与访客喜欢大海,反映的是同样的问题。
  C.《悲愤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可见艺术创作需要站在客位进行欣赏,情感并不能产生艺术。
  D.“生活中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说明审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可培养的能力。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最能体现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的一项是(3分)
  A.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曾述,某商人女儿“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
  B.《唐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唐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
  C.看到尼加拉瓜大瀑布,就想到可利用来发电;看到挺拔的青松,就想到把它锯下来做家具。
  D.雾海航行中,水手和乘客暂忘危险,欣赏到水天一色的美景,获得了自由、恬适之感。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传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话反映了中学生对学习鲁迅作品的畏难心理;可是经过长期学习,一些同学开始逐渐理解并喜欢上鲁迅。请结合材料谈谈学生“畏难”和“喜欢”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①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翠翠在船上无事可作时,便算着老船夫的行程。她知道他这一去应到什么地方碰到什么人,谈些什么话,这一天城门边应当是些什么情形,河街上应当是些什么情形,“心中一本册”,她完全如同眼见到的那么明明白白。她又知道祖父的脾气,一见城中相熟粮子上人物,不管是马夫火夫,总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