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2340字。

  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
  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道家与儒家两种类型思想既对立又相互补充、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
  B.道家的庄子学派追求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偏向于消极的无为;老子学派则主张为而不恃,完全是积极的无为。
  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的,而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
  D.儒家的有为思想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强调积极尊重自然法则,防止随意干预,也是一种无为思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子的“坐忘”“不自矜”,本质上都是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是作者批判的消极无为思想。
  B.在各个历史时期,臣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复苏。
  C.孔子的言论“恭已正南面而已矣!”与荀子的“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都属于无为思想。
  D.儒、道从表面看是离异而对立的,实际上互相补充而协调,因此艺术的外在功利与自然审美应互为补充。
  3.下列选项,最适合论证材料二“儒、道互相补充而协调”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
  C.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
  D.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4.结合材料一,说说作者如何论述“道家的无为思想并非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社会倡导“无言之教,顺性而育”的教育思想,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