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8290字。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关注“启望教育”公众号查询个人成绩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历史是对过去的认知,这是一条再简单不过的常识。对于克罗齐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和“现在”再无法脱开干系;而对于柯林或德来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和哲学要实现同一、历史学家不是要知道人们都做了些什么,而是要了解他们都想了些什么。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了对思想的思想,成了一种反思,这就与哲学达成了同一。所有反思都需要目的,目的引导着行动。目的决定方法,而非相反。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可以只作为历史学的方法论存在。不仅如此,哲学经常陷入空谈,而历史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样,历史学就完成了对哲学的理所当然的吞并。历史学才是真实的人类认知。
我们现在将问题归拢到了“目的”上,而历史学和科学的目的何在?目的就在于认知本身,作为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历史学不缺少科学的一切优点。它们的工作方式也是相似的,“科学家责问大自然,用实验来折磨地,向她索取他自己的问题的答案”;“历史学把他的权威放在证人席上”,“通过反复盘问而从他们那里榨取出来在他们的原始陈述中所隐瞒了的情报”(《历史的观念》,234页)。它们都不迷信权威,都要求知识的内在一致,它们的推论都有强制性。
而历史学可以宣称它比科学更优越。因为科学中“事实”的认定依赖于历史学,因为“自然科学本身,也建立在感觉、观察和试验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历史地确立了的事实上”(《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17页)。什么是“事实”?不经过历史的肯定,我们无法拥有对“事实”的认知。而没有“事实”,我们无从拥有科学。
历史学对科学的优越远不止此。科学还有一个更加隐秘的缺陷:它很难反省到自己之伪。历史学对此却天生免疫,它对自己的人类认知本质始终十分清醒。人类认知终究是人类认知,不是上帝认知。历史学从不扮演上帝,科学却常常由于太过自信而越界了。越界必受惩罚,但科学窥探上帝之心不死,它愈挫愈勇,屡败屡战。历史学绝不这么折腾。它非常自律,它述而不作,它知道最好的认知竟是承受。
科学追求在某一类事件中探究永恒的、反复出现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科学家甚至“总能在他自己的眼前重行制造那些事实”,比如重复试验对豚鼠注射一种培养基,使它产生强直性的痉挛(《历史的观念》,133页)。站在历史学的立场上未看,历史学是在认知“既存”的历史事实:而科学在此已大大越界了,因为它不是在认知“既存”的历史事实,相反,它是在“创作”历史事实。换句话说,这已不是在查案,而简直是在犯罪。罪犯的认知怎能是终极真理呢?
历史学对科学还拥有最后的致命一击:历史学的目光从未离开过“人”的整体,而科学既不关心人也从未完整过,它反其道而行之。科学先是流连于人类外部的世界,又将之千刀万剐。在科学的严刑拷打之下,人心陪同世界一起碎入渣尘。历史学从不否认作为人类精神的“自由”,它知道“知识本身就是自由的一种功能”,“知识是可能的,只是国为精神的活动是绝对自发的”(《历史的观念》,184页)。科学当然亦诞生于人类的自由,但它却经常忘记自己的出身。科学像一个沉迷游戏的顽童,他筋疲力尽之后回到家,发现历史始终在等着他。
(选自王小超《“知以藏往”与历史哲学》)
材料二:
作为我国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从来都不缺乏“新闻”。最新的进展是,考古人在洹河北岸发现一条东西走向、西低东高的道路,发掘长度达80米、两端均延伸至发掘区以外、最宽处达14米。更重要的是,它和此前发现的另一条东西向大道均与一条南北向大道交又,构成了类似“街区”的布局形态。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学和科学两者的“目的”相同,都在于认知本身,历史学拥有科学的一切优点。科学家用实验来求取问题的答案,科学和历史学的工作方式相似。
B. 自然科学建立在感觉、观察和试验基础上,它的“事实”,要经过历史的肯定,否则,我们无法拥有对“事实”的认知。
C. 历史学从不扮演上帝,它不像科学那样会太过自信而越界。它是在“创作”历史事实,它非常自律,它述而不作,它知道最好的认知是承受。
D. 股墟考古最新的进展是,在洹河北岸发现一条东西走向、西低东高的道路,它与此前发现的另一条东西向大道和一条南北向大道,构成了类似“街区”的布局形态。
2.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是对过去的认知,历史是一种反思,它与哲学达成了同一。哲学可以只作为历史学的方法论存在;因此,哲学经常陷入空谈,而历史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学才是真实的人类认知。
B. “科学家责问大自然,用实验来折磨它,向她索取他自己 问题的答案”,此句中,“责问”体现的是“不迷信权威”,“用实验来折磨”是要求知识的内在一致,“索取他自己的问题的答案”表明推论具有强制性。
C. 科学不能够反省到自己之伪,这是它的一个更加隐秘的缺陷,在这一点上,历史学却能够做到天生免疫。科学既不关心人也从未完整过,它始终否认作为人类精神的“自由”。
D. 股墟是我国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先后入选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等,它还有很多文明密码等着考古人继续去探寻。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历史学是在认知‘既存’的历史事实”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古建筑在时间流转中或已残缺不全,或已是断壁残垣,古建筑修复师用技艺使它“回春”“驻颜”,为我们留住了文化传衍中的立体记忆。
B.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使我们从中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领悟“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
C.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说:“把历史提高到对永恒的现在的认识时,历史就凸现出同哲学一体,而哲学不过是永恒的现在的思想。”
D. 一代代考古学家在殷墟这个摇篮成长起来,股墟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作坊的发现与发掘,让我们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铜文化。
4. “而历史学可以宣称它比科学更优越”,请结合材料一概述“历史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5. 殷墟为何如此重要?请结合材料二作简要回答。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C.“‘创作’历史事实”的不是“历史学”,而是“科学”。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从原文可知,第二句“因此”前后并没有因果关系,历史“与哲学达成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捕蛇者说
朱雅娟
(1)代病怏怏的皇子出家,是我中了状元,做了翰林之后的事。我是唐宣宗时的宰相裴休的第二个儿子,叫裴文德。
(2)在沩山的密印寺,面向长安,我流下了两行热泪。寺是父亲建的,今天用来囚禁他自己的儿子。
(3)落发仪式是主持灵佑禅师亲自进行的,一旁的沙弥用盘子接住我的长发,我侧身望了一眼,宛若一条死去的黑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