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9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活力。建功新时代,助力创新驱动,是新时代美育工作应有的价值遵循。
自古以来,中国便有着"以美立德"的传统审美教化思想,将完整的人格培育和提高人生修为作为美育的实质内核和目标。马克思将美育与历史进程、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社会改造联系在一起,重视美的劳动性与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劳动创造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观点,为我们理解美育的价值提供了依据。美育的本质是在人类不断探求美的实践过程中,以"劳动创造美"促进"全民共享美",进而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所强调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应当只停留在物质实践层面的自由,更应当是精神生产层面的自由与解放。美育是非功利地以自由和创造力为特征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多个维度中的重要一维,通过美育可以帮助主体不受束缚地、充分自由地展现精神智慧。在此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彰显,全面发展的个性化得到充分肯定,其创造性也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
(摘编自毕小君、聂磊、于晓航《美育建功新时代》,《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没有美滋养的人生必然是单调的、干涸的人生。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以美立德"的传统,通过审美教化,培育完整的人格,提高人生修为,以此作为美育的实质内核和目标。
B.马克思美育观强调美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在求美的实践中,要以"劳动创造美"促进"全民共享美"。
C.美育具有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人健全人格的最重要途径。
D.美育的不断发展将会彻底刷新我们对"人力"的认识。人力的根本不再是劳动力,而是创造力。
5.结合材料二至材料四,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要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做少年儿童向美而行的引领者,就需要充分认识到美是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的。
B.从2021年到2022年,无论是在教育学项目还是在艺术学项目中,美育项目立项数量均明显上升。
C.三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学项目和艺术学项目每年均有美育项目立项。
D.美育是感性教育,同时也是理性教育,而且这种"理性",与我们以往理解的那种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理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6.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美育功能的一项是()
A.品味京剧《曹操》,读者在了解曹操一生戎马的同时也能深切地感受到曹操建功立业的抱负。
B.欣赏海峡两岸各持的半部《富春山居图》,有助于我们坚定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心。
C.3D技术、人工智能、全息影像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出了新的文艺形式。
D.观看舞剧《丝路花雨》,我们可以领略敦煌壁画之美,更能感受到中国和西域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
2023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在 天津考生 领取更多资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