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91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三模)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二胡与笛子哪个好听
程多宝
那一仗让人欲哭无泪,眼睁睁地看着李老兵与那把他心爱的二胡,几乎被日本山炮炸成齑粉……如水的往事伴着一路风雨,从二娃的心窝窝流淌而来:当初,李老兵和他的二胡,是不是被自己的笛声吸引过来的?
当时,李老兵拉了一支《松花江上》,二娃听完曲子直发呆,想哭,想喊,想找个日本兵打一架。“李老兵,你看你啊,就凭这两根细弦,还有一根琴弓,拉出的声音居然比女人半夜的哭声还让汉子们坐不住。”
自己吹的笛子,好比牧童喊山;李老兵拉的二胡,那就是女人哀泣。那种让人一听就想为普天下女人复仇的声调,二娃怎么也吹奏不出来。
“二娃,别较真了,不是二胡与笛子哪个好听,重要的是你为谁吹、我为谁拉。”李老兵补了一句,“也不是你讲的什么笛膜不好,只是你没有吹出那种仇恨,你只是‘短笛无腔信口吹’。"
那个漆黑的夜,李老兵他们准备夜袭日本兵的一个据点,二娃悄悄地跟在后面。那场仗太惨烈了,天空一度红到了下半夜。夜袭的那个排几乎被打散了架子,排长没了,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李老兵被炸飞,只剩了点念想——那根琴弓还在。
接替排长职务的是王老兵。王老兵咬牙切齿地说:“二娃,给大家吹一段,送一程大老李。也让这大山听清了,这一笔笔血债,是狗日的小日本欠下的。”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伴随着二娃振奋人心的笛声,休整的八路军战士振臂高唱。王老兵抬手抹了抹泪:“二娃,大老李跟你一样,家园让日本人糟蹋了,日子没法过了,为了报仇参加了八路军。这根琴弓,我们先替大老李收好,等到赶走了小日本,找到他的家人,还给人家一个念想。”
要是能弄来一把二胡,岂不更好?二娃觉得,自己吹奏的曲调,还是不如李老兵拉得好。他正寻思着,王老兵看出来了:“会有的,以后咱们缴获小日本的。等搞了一把像样的二胡,就当作战利品祭奠大老李!你问我二胡与笛子哪个好听,我也答不出来。只有胜利者正义的欢呼,才是最好听的曲子。”
“二娃,也难怪你听不明白。你还小,又没上过学。要不是这群恶狼一样的侵略者,你怎么会从小没了爹娘?怎么会没书可读?又怎么会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扛枪当兵?”王老兵冲他握紧了拳头,“从今天起,我是你大哥,绝不食言!”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娃认为自己的吹奏不如李老兵,李老兵认为二娃只是“信口”而吹,还没有融入更深的情感。
B.炮楼里"拉出的二胡声,拉的像是一支思乡的曲子",引起战士们对鬼子的愤恨,激发了战斗豪情。
C.小说结尾对于两件乐器残件的去向,子女与张老兵的想法看似矛盾,实际上都是在弘扬革命精神。
D.“李老兵""王老兵”“张老兵”,一概以老兵称谓,既兼顾了群像描摹,又有人物个性的刻画。
7.关于文中相关乐曲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老兵拉了一支《松花江上》,曲子饱含感情,感动了二娃,二娃听得直发呆,想哭。B.“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二娃笛声振奋人心,激发了战斗豪情。C.张老兵让二娃拉一曲《大刀进行曲》,照应前文鬼子的恶劣行径,表达张老兵的愤恨。
D.“带上笛子,再吹一个《保卫黄河》”,引起后文的那场奔袭战,彰显了小说的主题。8.本文讲述二娃和三个老兵的故事,叙事顺序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9.请简要分析小说题目“二胡与笛子哪个好听”的作用。(6分)
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里凯[法国]法朗士
租期满了,贝尔热雷先生带着他的姐姐佐埃和女儿波利娜离开塞纳街那所倒塌的老房子,搬到一套现代化的公寓里。这是佐埃和命运作出的安排。在搬家的几个小时里,小狗里凯在遭到破坏的房间里悲伤地徘徊。它最心爱的习惯被打乱了。一些不认识的人,态度粗野,打搅了它的休息。那些椅子,它刚爬上去躺躺,就立刻被搬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