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10字。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下5月调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
共情为什么这么难
①“共情”是指一个人或群体投入地去理解另一个人或群体。无论处在何种关系场景中,人们都希望被理解,渴望被共情。一个群体如果无法理解另一个群体的制度和文化,可能会将对方视为异类;一个人如果无法理解另一个人的处境和感受,就容易引发误解。理论上,只要换位思考,就能与对方达成共情。然而,现实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反问:“我理解他了,他为什么不理解我呢?”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为何如此之难呢?
②难就难在看不到“你”。共情意味着设身处地感受对方的感受,意味着“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要做到如此,绝非易事。人们往往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愿意躬身入局,是因为弯腰比站着要辛苦太多。站着说话指点一番,比切身去体会对方的苦处难处要容易得多。共情还意味着要倾听对方的一切,并不断自问:你为什么难?我如果是你会怎样?有时候,贫穷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我们想像不到一位成功人士也会那么大的烦恼。
③难就难在放不下“我”。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你怎么能这么说话?”“我就这脾气,说话比较直!”共情受阻,在于我们很难跳出自己的处境,暂时把“我”放下。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逆着自己的个性,代入到对方处境中,这不但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圈,还要忍住评头论足的欲望,压抑指手画脚的冲动。明明有自己的脾气,也要放一放,明明对对方的问题洞若观火,也要忍一忍。共情的过程,好比暂时离开自己的房间,完全进入到对方的房间,对方家里的布局摆设我们都了然于心,房间的问题我们也一清二楚,但我们只是坐下来陪伴对方,等对方状况好转后,我们便原路返回,挥手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有时候,看见问题却不直击要害,眼见顽疾却不手起刀落,是因为明白你此刻急需的是情感支持,而非言语批评。忍住“我”,才能给对方空间,放下“我”,才能与对方同频共振。
④共情之难还难在动力不足。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站的位置不一样,看待世界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截然不同。我们即使有共情对方的能力,也未必有共情对方的动力。看到对方的“恶语相向”,想不到他在背后迎风面雨,不同的立场,决定了不同的视角,对方的感受也许刚好在我们视线之外;看到对方的“勃然大怒”,想不到他身负重担,不同的认知决定了不同的思维习惯,他的感受也许刚好是我们的思维盲区;看到对方的“斤斤计较”,想不到他可能被生活压弯了腰,不同的利益相关度,决定了不同的行事风格,对方的感受也许刚好与我们的利益无关。经历未必相同,感受却可相通。很多时候,我们要找到彼此之间的共同点,为达到共情境界增添动力。
⑤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婴儿啼哭,其他婴儿听到后也会随着啼哭,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是人类的本能。共情虽然不易,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画出最大的情感同心圆,共情就会发生。
1.下列对“共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共情是投入地去理解他人或群体、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
B.共情,需要彼此理解对方的制度与文化、处境与感受。
C.从理论上看只要经过换位思考,就应能达成共情状态。
D.共情,是指弱小者需要得到强者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
2.下列对“共情之难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处境优越者很难设身处地感受到相对弱势者的苦处与难处。
B.人们很难跳出自己的现实处境,真正放下自我,与人同频。
C.看清了问题,却不直击要害批评指正,帮助对方做出改变。
D.人们站的位置不同,看世界、想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
3.从全文看,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让共情真正发生呢?(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
不必要的孤独
①总有一些生活片段,带给我们一种富足感。
②以前我有所住了近二十年的旧房子,位于一个比房龄还要大的老小区。那间房子有个大阳台,被我的超大电动卷帘银幕遮挡了起来,很多个夜晚,我会把大银幕垂下来,用智能投影来播放自己和孩子喜欢看的电影,而不需要总是兴师动众、摇船动桨往电影院跑。如今离开那所房子两年多了,特别怀念那块银幕。
③新居住的地方,是大城市边缘的小城镇,每每在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