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8750字。

  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埃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强盛繁荣的唐代的到来,中国诗歌也进入了巅峰时期,继而产生了古代文学中最为辉煌的唐诗。
  文学艺术的繁荣离不开必要的社会条件,唐诗也是如此。公元618年,自汉末以来长达400年的混乱局面告终,中华大地上迎来了繁盛、统一的唐王朝。国力强盛,经济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士人意气风发,这是唐诗繁荣的肥沃土壤,也是唐诗超越前代诗歌的有利条件。
  唐诗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盛唐是指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诗在此期间全面繁荣。彼时,由于国家繁荣,社会安定,诗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人生追求。有些诗人以侠少的身份出现,成为热情的进取者,希望通过从军立功等方式施展抱负;另有一些诗人则以隐士的身份出现,成为恬静的退守者,希望幽居山林以获得生活与心境的宁静。当然,也有一些诗人身兼上述两种身份,因时变化。
  展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首推李白的诗作。李白以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取向和惊人的艺术造诣,成为盛唐诗坛上最耀眼的明星。他热情地讴歌现实世界中的美好事物,对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这种渴望自由、追求解放,虽然受到现实限制却一心要征服现实的态度。乃是中华民族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强大精神力量的典型。所以,以浪漫想象为主要特征的李白诗歌,事实上蕴涵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想落天外的精神漫游仍以对人世的热爱为归宿。笑傲王侯、桀骜不驯的“诗仙”李白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爱,原因就在于此。
  与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杜甫,在青年时代也受到盛唐诗坛浪漫氛围的影响,但他很快就从浪漫主义诗人群体中游离出来。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现实生活。杜诗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记录历史,它还记录了动荡时代的急风骤雨在诗人心中激起的思绪和情感波澜。杜诗中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显。在艺术风格上,李白的诗飘逸奔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两者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后代诗歌的审美趣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鼎盛的标志,最典型地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
  唐代诗人始终将目光对准人间,从江南春雨到塞北秋风,唐代诗人描写的风光都是自然存在的人间山水,而是虚构的天堂乐土;从民间疾苦到文士不遇,唐代诗人描写的生活背后都是真实的社会现象,而不是幻想的神话故事。王维、孟浩然等人在风光秀美的山水田园中潇洒徜徉。高适、岑参等人在风沙弥漫的塞外大漠中驰骋豪纵,李白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低吟“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襟心甚劳”……他们的诗作都是对人生百态的生动描绘,都是对内心真实情感的淋漓抒发。
  可以说,当人们想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时,唐诗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窗口,而世界上其他民族通过阅读唐诗来理解中华民族,也可获得格外真切鲜明的印象,且可领会其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如果把唐诗比作一位绝代美女,她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明眸皓齿及翠羽明珰,还有眉尖颦笑及心底波澜。所以,如呆要向世界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唐诗绝对是一张最合适、最精美的文化名片。
  (摘编自莫砺锋《唐诗:璀璨华章成就“诗的国度”》,有删改)
  材料二:
  从唐代文人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
  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这首诗中,岑参主要写了自己途经凉州与老朋友欢聚的状况。在诗中,诗人描述了凉州的边境风貌和
  1.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唐朝的繁荣强盛,中国诗歌也进入了巅峰时期,继而产生了古代文学中最为辉煌的唐诗。
  B. 唐诗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诗在盛唐时期全面走问繁荣。
  C. 作为盛唐代表的两位诗人,他们风格迥异,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二者鲜明的个性特征。
  D. 作者把唐诗比作一位绝代美女,通过阅读可以使人获得鲜明的印象,也可领会深刻的精神内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盛唐时期国家繁荣、社会安定,所以诗人们有通过多种途径展现人生追求的愿望。
  B. 李白的诗歌具有双重特性,既浪漫飘逸又根于现实,这也是李白受人们热爱的根本原因。
  C. 杜甫青年时期曾受浪漫气息的影响,他很快游离而出的原因是认识到反映现实的重要性。
  D. 两则材料都从盛唐诗歌手,借此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凸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唐代诗人始终将目光对准人间”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B.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C.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D.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 阅读材料一,填写下面的表格。
  段落 梳理写作思路 简要分析
  第1、2段 概述唐诗繁荣的社会条件 ①
  第3-5段 ② 重点列举李白、杜甫两大杰出代表
  第5-8段 ③ ④
  5. “当人们想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时,唐诗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窗口”,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有哪些文化性格?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展现二者鲜明的个性特征”的说法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李白的诗飘逸奔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两者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后代诗歌的审美趣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相关表述可知,作者将李杜诗风的对比,目的是说明不同的诗歌风格并存的价值和深远意义,并没有“展现二者鲜明的个性特征”,只是概括性总结。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野火春风斗古城
  李英儒
  深夜时分,在一条小路上,老梁领着杨晓冬政委在快步走着。老梁穿一身青色粗布棉衣,腰间系着红色牛皮带,上面斜插着金鸡圆眼大机头的盒子炮,棉衣瘦得裹身,两个袖口挽得挺紧,加上他那矫健而轻快的步伐,使人感到他是个手脚利索头脑灵活的人,打起仗来准是把好手。
  当他刚要横跨过路的时候,听见有人喊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