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380字。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贞观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为太宗所重,特诏泰移居武德殿。魏征上疏谏曰:“魏王既是陛下爱子,须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也。今移居此殿,使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虽时移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宁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太宗曰:“我几不思量,甚大错误。”遂遣泰归于本第。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故孔子云:‘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也。’又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近代帝王遂行不逮汉文以日易月之制,甚乖于礼典。朕昨见徐干《中论•复三年丧》篇,义理甚深,恨不早见此书。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责,追悔何及!”因悲泣久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承意顺旨甘言取容朕今欲闻己过卿等皆可直言。”散骑常侍刘洎对曰:“陛下每与公卿论事,及有上书者,以其不称旨,或面加诘难,无不惭退,恐非诱进直言之道。”太宗曰:“朕亦悔有此问难,当即改之。”
  (选自《贞观政要•论悔过》)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多承意A顺旨B甘言C取容D朕今欲闻E己过F卿等G皆可直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指近来,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意同。
  B. 徒,指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的“徒”意不同。
  C. 汉文,文中指汉文帝,“文”是其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和行为给予的谥号。
  D. 称,指符合,与《与妻书》中“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中的“称”意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和房玄龄讨论读书的作用时,对先时因带兵打仗无暇读书有遗憾,知书后,觉得自己年少时的所作所为很不对。
  B. 太宗宠爱魏王,特意下诏书让魏王移居武德殿,在魏征的谏议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让魏王回到原来的居所。
  C. 太宗在和侍臣讨论丧礼的制度时,对近代帝王效法汉文帝改变守孝的时间持赞同态度,认为其做法与古代礼仪相合。
  D. 太宗希望大臣不要只奉承国君,要敢于进谏,国君才能更好地明白自己的过错,这种认识对封建君主来说是很可贵的。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14. 请简要概括魏征劝谏太宗不该让魏王移居武德殿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仇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