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84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中国文字起源甚早,就书法看,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关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当然。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摘编自张志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
材料二: 中国书法作为象形文字的艺术表现,看似孤立于世界文字之林,其实在很多方面有着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基础。
第一,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孤独性,反激出它交流世界、融入世界的内在要求。
方块字是一种倾向于视觉艺术的直接符号,它以直观视像为基础,将表形、表音、表意三者融为一体。中国人
1. 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汉字在其产生之初在结构、笔画等方面已具有书法的某些特点,融人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和精神。
B. 拼音文字不表形只表音,转换为汉字时需要翻译、分析,这使得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在分析,逻辑、实证思维上更为发达。
C.“孔子学院”最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在世界与中国进行的双向交流中,让中国文字思维为人类提供营养。
D. 当今社会,中国书法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文化书法疏于研究、认知缺失给书法发展带来格外强烈的冲击。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硬笔书法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和精神,反映了其气质、学识和修养。
B.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之所以能够名满天下、传诵至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他的绝妙的书法艺术。
C. 中国的汉字、汉语和书法艺术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在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变异。
D. 学习中文和中国书法的热潮在很多国家正在兴起,由汉字所形成的具有东方色彩的思维将会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3. 下列说法可以加入材料三的文段,来论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B.汉字作为“母符”,表音表象表意始终不离不弃,多重功能始终结合,也始终将画趣溶于书法本体之中。
C.书者对自己创作的定位,对作品结体关系、气韵脉势的把握,常考验他简易思维的水平。
D.当下汉字书写键盘化和网络语言对白话文规范化的严重冲击,让人不能不为书法的未来担忧。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
鸡 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