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810字。

  《红烛》教考衔接试题汇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然而,现阶段我们有些诗歌充斥着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技术主义。除了能够看到诗歌技术上的一些进步外,在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上反而给人以萎缩和晦暗之感。尤其是某些口水诗和网络诗歌竟然以规避崇高和抵制优美为傲,在它们那里,生活仿佛真的只有苟且,没有光亮和远方。显然,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侏儒症和自闭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②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还有家国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应该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
  ③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以往我们唾弃文艺创作上的“假大空”,现今大家不满于文艺创作上的“假小空”。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导致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淡忘人民,不去领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而缩进自我的小天地,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④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我们的心灵是可以锻炼的,锻炼得好,就可以到达崇高,进而孕育崇高的思想。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有无此认识?我们有了此认识后,愿不愿意锤炼我们的心灵?以及我们该如何锤炼?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的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⑤要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长久以来,西方“纯诗神话”像宗教般控制了许多中国诗人。在西方纯诗那里,外界任何事物都是“非诗”和“反诗”的。纯诗唯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成为一种看上去很美实则平庸的文字游戏。显然,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将其视为传达人类思想的武库,纯诗的合理性就显得极其脆弱。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写作的置换。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英雄,一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史诗的时代需要时代的史诗。而时代的史诗,或者说,史诗性写作,需要与之匹配的堂皇卓越的恢宏结构以及使之最终得以呈现的华美壮丽的诗意辞藻。
  ⑥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崇高美丰富多彩,这种崇高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B.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真情只是崇高产生的必要条件。
  C.诗人应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不能臣服于自我,也不能模仿古今中外传统。
  D.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是它难以表达人类的崇高情感和思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重在提醒新诗创作者们要避免新诗创作中的“假大空”,诗作要有“崇高美”。
  B.当前某些诗人鼓吹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把自己缩进自我的狭小天地,这值得警惕。
  C.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应以净化思想、升华品格为价值追求,避免真平庸,警惕伪崇高。
  D.当下的某些新诗缺少崇高的情感,这些新诗的作者需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持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雪天/我们一起去尿尿/你/尿了一条线/我/尿了一个坑”,这样的诗歌至多只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没有崇高的诗歌意象,缺少时代的使命感,不可能成为时代的史诗。
  B.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
  C.诗人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描述了中国贫弱的过去,又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热爱以及为之献身的决心,诗歌具有崇高之美。
  D.只要将“神舟十三号顺利着陆”这一大事件放在诗人面前,便能激发诗人恢宏的想象,创作出崇高的时代史诗。
  4.请概括文章的行文脉络。
  5.下列文字是闻一多先生《红烛》一诗的节选部分,请分析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本文的观点。
  红烛啊/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王剑冰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