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5980字。
2022级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
语 文
时长:150分钟 分值:150分
考试范圈:选择性必修上册1-2单元、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围绕文明起源研究,国内还是最倚重考古学和历史学,前者尤甚,其余学科则介入不足。中华文明探源的重大意义在于揭示出相对文字出现的3000余年小传统、由涵盖文明起源期在内的史前文化构成的更为深远悠久的文化大传统。中国性的所有特征在大传统中都能找到萌芽和发展线索。法国汉学家汪德迈曾系统分析了中国文字以及思维特色,以对应西方神学体系。他认为具有占卜功能和神权意义的甲骨文,是中华史前物象观念和文化信仰顺势发展的结果。庞朴先生指出,中国人的思维结构与汉字的使用有深层结构上的一致性。诸如“立象尽意”“铸鼎象物”“文以载道”等观念都是中华文明取象思维的表现方式,其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对现代性文明有巨大的启示意义。换言之,滋生中国文字出现的深厚史前传统及其文字背后的信仰、礼制和观念特性造就了持续、统一的中华文化。中国文明表现为最浓厚的“信仰—仪式”统一体和稳定共同体特色,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从史前到文明的过渡中,中国社会的主要成分有多方面的、重要的连续性。而西方文明的发生是突破性的。因此照搬西方经验的一般法则不具备普遍的应用性。针对中国性之争,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虽然奠定和夯实了研究基础,但是,当下盛行的考古学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不足以完全回答信仰与观念问题,不足以挖掘中华文明延续性和大一统特征之全然面貌。
从学术范式和人文理论构建来看,在现当代学界,最常见的中华思想史研究惯于套用西学古典进化论的“神话→历史”“信仰→理性”“宗教→理性化”“神圣→世俗”的演进过程,用现代性工具理性观来规避中国王制中的“神—人”关系和礼乐文化渊源。这类由西学而来的二元对立的理论模式,解释不了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独特性。其实,已经有考古学者谈到应结合神话学、文献学构建探源新理论:“‘如何重建古史传说的历史’——这应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在方式与目标方面区别于西方而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重要内涵之一。”(朱乃诚)“以前的考古学界一直不重视意识形态,认为这是考古学研究力不能及的,……人类社会借助意识形态确立关于自然和超自然世界的信仰体系。通过意识形态,形成了关于宇宙的秩序,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观念,确立了人与人以及人与周围万事万物的关系。”(罗伯特•沙雷尔)这些论述都突显出考古学结合人文研究势必行。
(摘编自谭佳《从人文学科深耕文明探源的中国性问题》)
材料二:
研究发现,良渚、陶寺、石峁等具备原始国家形态的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农业、科学技术显著发展,出现了复杂的社会分工;二是阶级分化,表现为出现了贵族专有的宫殿区和墓地,同时高等级手工业制品的生产和分配为贵族所控制,社会等级制度已经形成;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
1. 下列对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探源的重大意义在于揭示出文字出现的3000余年小传统,对中国性之争做出了科学全面的回答。
B. 中国性的所有特征在史前文化构成的大传统中都能找到萌芽和发展线索,彰显对文化大传统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C. 中国人的思维结构与汉字的使用有深层结构的一致性,使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对现代性文明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D. 我国对良渚、陶寺、石峁等文化的历史考古资料总结出来的文明标准尚不完整,缺少冶金术和文字这两项内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古学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还不能挖掘中华文明延续性和大一统特征的全貌。
B. 古史传说等意识形态属于神话学、文献学研究范畴,是研究史前文明的出发点。
C. 目前我国早期文明的相关理论尚不够完整,需要得到各国历史内容的重要补充。
D. 分布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的诸多地方文明构成的巨大丛体,是世界古代文明之最。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判定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准的一项是( )
A. 距今五千多年前,中国各区域农业发展,人口增加,区域中心逐步发展为规模宏大的都邑。
B. 商代文字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C. 夏王朝形成了择中建都、择中立宫、中轴线理念、青铜礼器和玉礼器等一整套的礼仪制度。
D.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展示了一个存在明显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区域性的早期国家形态。
4. 西方一些观点为什么不能照搬到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两则材料均涉及当今史学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问题,内容的侧重点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庭
林漫
媳妇打清早出门,到天弥黑才回来。
婆婆走进屋子,就看见地上躺着一架木头机子,一看到拿起露出旧棉花的袖子擦汗的媳妇,就明白了,准定是媳妇把她自己娘家的纺车搬来了。媳妇老爱向人夸赞她做姑娘时候自己用过的纺车,像惦记着什么亲人似的总忘不了,一到妇救会主任在大会上讲了什么纺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