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2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
  语文试卷(BT)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2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2)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王维在《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成了离别的代言词。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即是此意。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历史星空,因杰出人物而灿烂。振长策,击长空,为祖国航空事业“鞠躬尽cuì①______(A.瘁  B.粹),死而后已”却鲜为人知的顾送芬;缺氧气,不缺志气,为守护高原人民健康而呕②______(A.ōu  B.ǒu)心沥血的老院士吴天一;甲______(A.老骥伏枥  B.身残志坚),战斗坚守,为乡亲们的脱贫致富而拖着残躯战斗的长津湖幸存志愿军战士“中国保尔”朱彦夫;秉持初心,为祖国的荣光而不断乙______(A.超越  B.跨越)自我的亚洲飞人苏炳添。他们的精神品质,使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学习他们的品质,有利于丙______。他们就如同一盏盏明灯,一枚枚指南针,引领着我们前行。
  (1)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
  (2)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促进社会思想品德文化的形成
  ②培养个人良好道德品质、健全人格
  ③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3.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
  B.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沿河边(跑步),从昨天(开始),比前几天(热)。句中加点字都是介词。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4.综合性学习(6分)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为此,七年级(1)班决定开展“天下国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设计两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2分)
  ①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一端午节,一名同学为这个节日写下下面一段话: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_______(填人名)。(2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5—6题。(共6分)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