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37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诗歌十年,值得注意的新气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主题写作。主题写作是对1980年代以来诗歌过于个人化、碎片化之后一种重建总体性的努力。因为中国特殊的情况,诗歌写作的碎片化比较严重,中国新诗起源之后遭遇变数太多,1980年代以后又遇到解构主义思潮,一切都被颠覆打碎了,所以,主题写作是一种诗歌的深化和升华。
第二是生态写作或者说自然写作。环境发生大变化的时代,生态诗歌写作,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保护的主题,同时也是展现新的世界观、新的宇宙观的途径。每个新的时代的开始,都有新的宇宙观出现,载人航天等拓宽了人类视野。屈原的《天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郭沫若的《女神》等,都是新的时代对世界全新的感受、新的宇宙观出现的征兆。新时代需要我们重新理解世界、天下、宇宙,诗歌在这方面大有作为。
第三是女性写作。去年英国《卫报》根据大数据统计,目前无论是年度畅销榜名单、各大获奖名单还是文学新人名单,女性作家都逐渐占主导地位。诗歌也有这种趋势,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男女更加平等化等因素,女性写作势头上升。
第四是青春写作。青春写作是永恒的话题,特别对中国来说,中国现代性形象就是青春形象。学者宋明岸认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李大钊的《青春》《青春中华之创造》等文章中,都有类似思想,强调“个人有个人之青春,国家有国家之青春”。青春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最主要的形象。《诗刊》社的“青春诗会”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它代表一种创新、一种希望和一种未来。新诗的主角是青年,具有更自由开放精神和新时空观、新天下观的青年。新诗现代性仍然在成长之中,新时代诗歌也是如此。
(摘编自李少君《诗歌维新:新诗、新时代与新气象》,有删改)
材料二:
自发韧以来,新诗的音乐性就引起闻一多、郭沫若、梁实秋、徐志摩、戴望舒等诗人学者的关注与论述。但新诗的音乐性作为一个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1980年代以后,由于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诗歌创作过于个人化、碎片化。主题写作可以对这一状况予以斧正。
B.生态写作或者说自然写作,是指诗歌应表现对自然生态保护的主题以及在新时代对世界、天下、宇宙等的重新认识。
C.中国新诗诞生以来,其音乐性就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只有夏济安把新诗的音乐性作为一个问题正式提出。
D.诗人及诗歌评论家很少有人精通音乐,这限制了音乐元素融入新诗的创作和批评中,阻碍了其音乐性的拓展深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时代诗歌十年,女性诗人逐渐占据诗坛主导地位,这是以往所没有的现象。
B.闻一多提出系统的新诗格律理论,推动了新诗的发展进程,其作用举足轻重。
C.诗歌的功用性和音乐性是矛盾的,强调前者,会影响后者的发展,反之亦然。
D.两则材料都分析了新诗发展的有关问题,前者分析其成就,后者分析其不足。
3.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新时代新诗十年具备新气象”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一行10多位作家、诗人开展脱贫攻坚走基层主题采风活动。
B.中国诗歌网上,一群年轻诗人创建的青春诗社,在各种新旧诗派中脱颖而出。
C.《诗刊》先后推出青年女诗人专辑、北京大学女诗人专辑,显示了一种趋势。
D.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陈独秀的《敬告青年》都传达了关于青春的主题。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写作思路。(4分)
5.新时代的诗人在新诗的音乐性方面还应做出哪些努力?请从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方面简要概括。(4分)
二、文学类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百合花(茹志娟)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回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