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07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从古至今,各民族都为祖国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贡献了力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的重要历史表现。
  “多元一体”中的“多元”和“一体”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各民族内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之间辩证和谐的共同体关系,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模式。目前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传统,此为“多元”。不过,这些民族从来不是以相互隔绝、相互排斥状态出现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嵌入,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共同体,此即“一体”,这就是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形成了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共同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56个民族这个“多元”在中华民族这个“一体”中得到充分体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救亡图存的历史。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危急时刻,各民族总是能够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摘编自邢广程《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材料二: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从多元走向一体。统一性不是单一性的无穷复制,而是差异性的多样和谐。约6000—8000年前,中国就呈现出六大文化区系,“满天星斗”交相辉映彼此影响。夏商周时期,周边林立的万千邦国,进一步向中原聚拢,形成华夏居中、四夷居边的天下格局。秦汉建立大一统国家制度,却并未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且都基于相同的历史背景进行论述,但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B.材料一认为,中华民族各民族从来不相互隔绝、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嵌入、相互融合,始终具有统一的文化传统。
  C.材料二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点明统一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命运所系的观点。
  D.材料二指出,我国制度优势是全国一盘棋,这与《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中的观点一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鸦片战争使人民遭受了空前的劫难,但各民族同仇敌忾,最终共同保卫了国家。
  B.“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混六合为一家”之说,证明大一统自古即是政治共识。
  C.无论是辽金时的部落联盟制度,还是明清时的土司制度,都削弱了国家统一性。
  D.作为一个组成复杂的大国,中国只要国家统一、集中领导就能有效应对各类风险。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引证法,引用习总书记的原话,增强了文章观点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B.材料一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具体论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的重要历史表现。
  C.材料二第一段举夏商周、秦汉的例子,以证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大一统制度。
  D.材料二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画线句“多元保证‘可大’,一体保证‘可久’”的内涵和作用。
  (5)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对于当下青年学生实现肩负的使命与担当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暖 心 时 刻
  白雪松
  夏日的凌晨,天亮得早,三时一刻就蒙蒙亮了,虽然启明星仍闪耀在天幕东南方,但其他星辰只是依稀可见了。坐在出租车里的司机小陈见天色还早,想再眯上一会儿,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一个苍老的女声传进耳廓:“师傅,我要到医院,但腿脚不好,下不了楼,想请你帮忙上楼接我,会高价付车费……”没等老人再说下去,小陈打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