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00字。
阅读专题
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士子的智慧与情怀
——精读《烛之武退秦师》,联读《宫之奇谏假道》
【专题解释】
士子是古代对品德好、有学识或有技艺的人的美称。士子为高层研判形势、谋事创业出谋划策,相当于现代的智库、智囊团。本专题精读《烛之武退秦师》,联读《宫之奇谏假道》,剖析士子智慧与功业之间的因果关联,思考士子的前途命运谁来做主的问题。
【预习任务】
1. 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扫清《烛之武退秦师》《宫之奇谏假道》的字词障碍,翻译并熟读全文。
2.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并思考以下问题:郑伯凭什么相信烛之武可以退秦师?烛之武是如何让秦伯改变心意的?烛之武有如此的智慧,为何早得不到重用?
3. 阅读《宫之奇谏假道》并思考以下问题:对于“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这件事,虞公和宫之奇各有怎样的看法?他们的看法为何如此截然不同?事实证明,他俩看问题谁更精准?你是否赞成“良禽择木而栖”的说法?为什么?
【学习任务】
任务一 剖析烛之武的智慧与功业
1. 郑国“国危矣”的原因是什么?“国危矣”的说法是否言过其实?为什么?
明确:郑国“国危矣”的原因是秦晋围郑。小小郑国被秦晋两大强国包围,确实是“国危矣”。
2.“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这句话体现了佚之狐哪些过人之处?
明确:对局势发展研判精准;对烛之武的智慧判断精准;对秦晋之间的关系判断精准;对郑伯的知人善任判断精准。
3. 请分析郑伯的性格特点?
明确:虚怀若谷,察纳雅言;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主动揽责,礼贤下士。
4. 烛之武为何不去见晋侯而选择去见秦伯?
明确:其一,晋国是秦晋围郑的主犯,秦伯只是跟随而已。其二,郑国得罪了晋侯,但没有得罪秦伯。烛之武显然是从敌方堡垒最薄弱的地方下手。
5. 烛之武是如何让秦伯改变心意的?
明确:帮秦伯分析战争态势,站在秦伯立场上为秦伯谋利。
6. 烛之武有如此的智慧,为何早得不到重用?烛之武的遭遇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秦晋围郑之前,郑国没有用烛之武的必要性,更无用烛之武的紧迫性;秦晋围郑之前,没有人向郑伯推荐烛之武,郑伯不清楚烛之武的智慧,自然不会重用他。给我们的启示是:有人需要的智慧,才是真智慧;要想办法宣传推广展示,让人家知道你有真智慧。
7. 以秦晋围郑为界,烛之武前后的智慧与功业有何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烛之武的功业与他的智慧之间,具有怎样的因果关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