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934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发展到19世纪的中叶,由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几十年反反复复的热流终于慢慢地冷却下来。面对大革命所带来的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人们开始了冷静的思考。到了1848年革命以后,在冷静地考察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一个新的文学流派悄悄地登上了文学舞台,这就是直到现在依然有着强劲生命力的现实主义文学。关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现实主义文学则是“生活就是如此”。
  现实主义文学是对那种全然无视现实、任情感流露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拨。在它们叙述的故事里,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温情常常是主人公不幸的主观根源,而金钱和权力是构成不幸的社会根源。但如果把现实主义文学说成是“向社会举起的一面镜子”,那是不确切的。文学不仅是对现实消极的反映,而且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抗。一个追逐各种时髦思潮和表层热点的作家,不过是浅薄的鹦鹉。他们的学舌作品将随着潮流的东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不是现实主义,而是伪现实主义。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不屈服于社会的庸俗的流行观念和被权威保护的现实。他们同这样的现实角力,而殚精竭虑地探索社会表层之下那些最隐蔽因而也是最强有力的因素。这种力量是相对稳定、模糊不清的,它一旦被作家、艺术家揭示出来,就能在人的内心唤醒一股如雄狮般的力量,引起社会性的“轰动效应”。这种力量,在人的内心深处、深不可测的渊底躁动着,当天才的闪电照亮深渊的时候,它就会欢腾起来,使读者感到一种淋漓酣畅、如瀑布宣泄般的快感。
  (摘编自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
  材料二:
  20世纪的现代主义小说使小说走上了一条艰涩、困难的道路。阅读和讲述这些小说也同样成为一个困难的事情。但这也许恰恰说明20世纪的人类生存和境遇本身更困难,更复杂,更难以索解和把握。小说的复杂是与世界的复杂相一致的。也正是日渐复杂的现代小说才真正传达了20世纪的困境,传达了这个世纪人类经验的内在与外在图景。我们理解与阐释现代小说的重心也开始转移,一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浪漫主义文学重在表现生活的应然状态,现实主义文学则认为作品应反映真实的生活。
  B. 文学反抗社会现实的重要表现和手段,是探索和揭示生活表层之下隐蔽的本质和规律。
  C. 现代主义小说艰涩难懂的特质,折射出20世纪人类生存和境遇的困难以及复杂性。
  D. 在20世纪,随着小说观的改变,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式微,现代主义小说独领风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家对小说形式的大胆实验,是20世纪小说研究重心从内容偏向形式的重要原因。
  B. 现代主义小说出自于小说家的想象与虚构,它无法反映生活、现实和历史的某种本质。
  C. 罗兰•巴尔特批评现代主义小说“弄虚作假”,由此可见,他更认可现实主义小说观。
  D. 相比现代主义小说,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更具有通约性,作家的个人风格不明显。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于经典名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狄更斯通过叙述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做童工的经历,展现19世纪英国底层社会的风貌,揭示世间的美与恶,为研究现实主义反映论小说观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范本。
  B. 《玩偶之家》结尾娜拉出走时关大门发出的“砰的一响”,形同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使观众“感受到一种淋漓酣畅、如瀑布宣泄般的快感”。
  C.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为甲虫之后,他与家人乃至整个社会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疏离感,这个虚构故事反映了现代人自我与世界分裂、总体性丧失的生存状态。
  D. 《百年孤独》讲述“马孔多”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有着奇特的人物和离奇的故事,充满奇思妙想,语言也摇曳多姿。小说呈现了马尔克斯个人精神的漫游,而非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图景。
  4. 材料二结尾画线部分“内在的矛盾和悖论”指什么?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5. 很多同学对阅读文学经典不够重视,甚至会从功利性的角度来看待文学阅读,为此语文课上将举行“为什么要阅读文学经典”主题讨论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式微,现代主义小说独领风骚”无中生有,材料二只是分析了20世纪的现代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如“与19世纪以前的自然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对比可以发现20世纪小说观的根本性改变”,但并未说“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式微,现代主义小说独领风骚”。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木雏
  林斤澜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在圆湖村里“蹲点”,树立一天等于20年,一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典型,很招人参观。春天,来了十来个大学生,一个老师带着。这老师是刚毕业的留校学生,顶多是个助教吧。但农民分不清大学里的职称。反正助教也是老师,便戳着脊梁嘀咕道:怎么有这么个老师?还是大学老师?
  他比他带的学生大个三两岁吧。可是按农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