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8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怎样处理读书和实践的关系呢?习近平总书记主张“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他强调不能读死书,认为要在处理现实问题中充分运用理论分析,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232篇短论,他还认为要读好“实践”这一“无字之书”,通过各类实践,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强调学习的根本出发点是“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强调要“干中学、学中干,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摘编自王复兴《学习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之道》)
材料二:
学问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学”,一个是“问”。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别人提出来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可以磨炼得很熟。但如果仅仅是善于答题,我们虽然不断地获得奥数比赛金牌,但是尚未出现一大批解决伟大数学问题的学者。因此,做一流的学问,就得先学会提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是有价值的问题。“寻天人乐处,拓万古心胸”,这是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的院训。我们要在追寻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学问是始终做不好的,这就是“寻天人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学以致用和用以促学,才能真正发挥学习的积极作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B.学习别人的方法技巧,可能对考试答题有帮助,但对科学的发展及贡献没有价值。
C.《诗经》千年后仍有意趣,在于它对自然美、人之情的描述,能引起后代的共鸣。
D.移动社交平台的覆盖面广等特点,有助于推动核心报道覆盖到更广大的网民群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列举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刊上发表短论的事例,以此来强调实践运用比读书重要。
B.材料二借孔子的话将学习与提问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引出下文关于提问的相关阐述。
C.材料三列举大量的数据,表明“学而时习之”栏目在“社交圈”成功打造了“学习场”。
D.三则材料围绕“学习之道”展开,在阐述学习的目的、方式,介绍学习资源上各有侧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荀子《劝学》:“吾常终日而思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吕坤《呻吟语》:“善学者如闹市求前,摩肩踵足,得一步便紧一步。”
(4)李四光小时候玩捉迷藏,经常躲在一块大石头后,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疑问:“这块大石头,直到他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后,才明白这和冰川的移动有关。回国后,其考察结果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奠定了基础。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对李四光的经历加以分析。
(5)孙中山在《孙文学说》中提出“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如何做到“以行而求知”。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过封锁线
茅 盾
昨夜朦胧的月光下只觉得这大房子像个堡垒,今天白昼再进来一看,嘿,这简直可以说是一座要塞。
那一圈围墙。团团四周全是上下两层枪眼。门楼顶上“居然雉堞式,而且是平顶,必要时这就是机关枪阵地。说它像一座城
五个客人洗过脸,都坐在阔大的木板铺上,看一个十六七岁的大孩子擦步枪的机件。而那大孩子是被派来招呼他们的。他们要问的话很多。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今晚能不能走。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