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040字。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母教与儒学的关系或者说儒学是如何影响了家风和家教的,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孔子的儒学是如何影响了家风。二是为什么在邹鲁之地,不仅产生了孔子、孟子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同时还产生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孟母。
  首先从孔孟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说起。在那个时代,在邹鲁之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两千多年以来被人们称为“邹鲁之风”。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社会风气的形成才能产生孟母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才能产生孟子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家风形成的关键转型期,在此之前的社会,是世卿世禄的贵族统治社会。社会统治者是贵族,而且是世袭的,因此政治与文化也都是由贵族所垄断,所以当时的家庭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周朝当时有这样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就证明当时还没有形成后来所说的家族和家庭,进入春秋时期社会巨变的主要特征是“礼崩乐坏”,也就是贵族统治的崩溃,其实就是说在孟子时期开始形成后来的传统意义上的家族和家庭。比如,《孟子》一书中就曾明确载有“五口之家”“八口之家”的字眼,“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家族、家庭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形成的一个关键转折期。
  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邹鲁之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气。而这种特殊风气的形成,也是和儒学的创始及创始后的发展历史相联系的。孔子去世后,孔子创设的儒学实际上陷入了一种低潮。《史记•儒林列传》中说:“天下并争于战国,儒学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意思就是说,孟子时期儒学已经乏人问津,成为一种被废弃的学问,但在齐鲁之地,邹学没有被废除。这说明,孔子逝世以后,儒学陷入了低潮,可是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邹鲁之地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气,这种风气就是“邹鲁士风”,就是知识分子的风气。《庄子•天下篇》中说:“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儒学衰弱了,但邹鲁之地讲习。传承儒学及其经典《诗》《书》《礼》《乐》的风气却仍长盛不衰。在全国陷入列国纷争、诸侯割据,可以说民不聊生的时候,很少有人去关注文化与读书,邹鲁之地却能盛行着传承儒学之风。可以说,战国时期邹鲁之地先从知识分子开始形成了一种读书的良好风气,这种风气就是我们说的“邹鲁之风”。概括来讲,这种风气有四个特点,第一,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崇尚读书,崇尚知识。第二,崇拜孔子,践行儒学。第三,崇尚道德。第四,首先在知识分子中形成,又逐步走向了普通群众。也就是从上层到基层,从社会到家庭。
  总的讲,在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家族和家庭形成时期,邹鲁之地是一个示范区。所以说,中央将曲阜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正是希望我们要传承、发扬两千多年前邹鲁之地上的人民所做出的巨大文化贡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代,就是所谓的家族、家庭形成的一个关键转折期。而这种转折与当时的“礼崩乐坏”的社会巨变有关。
  B.中央将曲阜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是希望传承、发扬两千多年前邹鲁之地的人民所做出的巨大文化贡献,是因为邹鲁之地产生了孟母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C.杜甫家世显赫,其第十三世祖是晋朝当阳侯杜预。杜甫曾写《祭远祖当阳君文》表达对杜预的敬仰,也从侧面表现了儒学对家风的影响。
  D.杜甫重视对子女及晚辈的教育,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诗句“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也是父慈子孝的家风的体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迁择邻”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是“邹鲁之风”感染了孟母。由此可见,环境是“邹鲁之风”的核心特点。
  B.孟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成以性善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孟母功不可没。
  C.杜甫注重家风的传承,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写诗寄家风蕴含于诗意之中,诗作多有家风的述说与教诲。
  D.杜甫作为大儒者,心怀天下,怜悯苍生,“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体现了儒学理念,并希望下一代得以继承。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儒学影响的一项是(   )
  A.《三字经》上提到:子不学,断机杼。
  B.小子筑室。首阳之下,不敢忘本,不敢违仁。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杜诗彰显出孝友仁爱、淳厚朴实的特点。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不可否认,“邹鲁之风”在当下仍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洋(杨)掌柜
  冯骥才
  洋掌柜和杨掌柜是同一个人,一人二姓,音同字不同。这因为他有两个古董店,开在不同地方。在租界那边他叫杨掌柜,店名叫杨记古董铺,专卖中国的老东西。在老城这边他叫洋掌柜,店名叫洋记洋货店,只卖洋人的洋东西。
  洋人喜欢中国人的老东西,中国人喜欢洋人的洋东西。头一个看明白这些事的是他,头一个干这种事的也是他。于是,他拿中国的东西卖给洋人,再弄来洋人的东西卖给中国人。这事他干得相当成功,不少赚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