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8650字,答案扫描。
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监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散文的真实性问题,一向被视为散文的基石。这种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有着深远的文化传统背景:中国的散文最早是应用文,后来又与史传结合。可见,“真实性”观念的确立不但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而且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散文观念。那么,应如何理解散文中的真实与虚构的问题?或者说,我们应怎样去把握散文真实的“度”呢?
传统散文观念所强调的是一种“再现”式的“绝对真实”,即与作者有着直接关联、来源于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这与小说创作不同,小说创作的素材不一定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是鲁迅式的“杂取众多人塑造一个”。但从散文的创作规律和散文的发展趋势来看,要使散文所描写的内容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完全吻合几乎是不可能的。
散文中所表达的“个体经验”并不完全等同于“个人经历”。“个人经历”是个人历史的真实记录,它是一种“实在”,是难以更改的;而“个体经验”是对以往“个人经历”的一种整合。它一方面已不具备“个人经历”的即时性和临场感,另一方面又加进了不少作者主观想象的成分。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巴金的《海上日出》,都是以“个人经历”为素材,然而他们的描述又不完全拘泥于个人的经历,而是一种综合了各种个体经验的艺术化表达,我们能说这种表达违背了散文的“真实性”原则吗?
由于散文创作往往属于“过去时态式”,而按照一般的心理表征,时间越长,空间越大,越容易造成错位和误置。这样,从亲身经历到记忆中的真实,再到笔下的物象情景,其生活的原生状态实际上已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形。
更为主要的一点是,我们发现,进入90年代后,随着文学环境的宽松、作家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改变,散文也变得越来越自由开放了,于是出现了一些“法无定法”、敢于“破体”的作品比如余秋雨的《道士塔》《这里真安静》等作品,就是将小说的场面描写、戏剧的情节冲突移植到散文中。甚至即使像余光中、杨牧等老一辈散文家,也不甘落后写出了像《蒲公英的岁月》《年轮》这种在真实与虚构、想象与富寓言间恣意穿梭交织的作品。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散文的“真实性”虽然是一个诱人的话题,但对于实际的散文写作来说,它也只能是一个愿望和期待而已。因为诚如上述,对于发展和变化了的当代散文而言,“虚构”对于散文事实上已经不可避免。所以,在清理散文的地基和建构新的散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的真实性一向被视为散文的基石,这与它最早是应用文,后来又与史传结合等文化传统背景有关。
B.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传统散文“再现”式的“绝对真实”也在悄悄地发生转变。
C.90年代后,散文创作非常自由,形成了“法无定法”、敢于“破体”的时代风格,甚至戏剧冲突也出现在散文中。
D.孙犁视“真实”为散文创作的“命脉”,他的散文创作几乎与现实生活复合,是“实录”写真的践行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可以推知要想使散文始终坚守“真实性”这一原则是有难度的,这和散文的创作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关。
B.散文中所表达的“个体经验”,已不具备“个人经历”的即时性和临场感,但这并不违背散文的“真实性”原则。
C.余秋雨的《道士塔》将小说的场面描写移植到散文上的做法,为散文写作提供了借鉴,也为未来散文写作指明了方向。
D.“是璞不是玉”“拾到的碎小石地”云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孙载先生散文写作中秉持的创作原则。
3.下列观点,与材料二中孙犁散文创作观点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清•袁于令《<西游记>题词》)
B.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C.散文是一种“自己告白的文学”,比什么都紧要,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个人的人格色彩,深厚地表现出来。(汪文顶《现代散文学的整合与建构》)
D.描写真人真事是散文的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来积累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容、场地的实景审查清楚。(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
4.材料一中作者对于做文的“真实性”与“虚构”的关系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提出这一看法的原因。(4分)
5.求真中学文学社开展孙犁作品群文阅读欣赏与交流活动,小达同学在读了小说《荷花淀》和散文《识字班》后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同为孙犁“抗日战争”题材的写人记事的代表作,为什么《识字班》被划定为散文,《荷花淀》被划定为小说呢?请你结合材料,从散文的真实性和小说的虚构性的角度分析这样划定的依据,为小达解除疑惑。(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赛马会
杨志军
没有阴雨绵绵的赛马会,没有大雪纷飞的赛马会,草原上的所有赛马会好像都是丽日长天,固了马的高贵,天总是眷顾着它们。太阳从珠姆山上升起,把金亮的光酒在了沁多县南侧平坦开阔的姜瓦草原上,“姜”是野驴,“瓦”是鹿,这里本来就是奔逐竞跑的天地。
雄壮的牛角号吹响了,比赛就要开始。牧人们纷纷过来,簇拥到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