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27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靖江调研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3.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Ι(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劳动与人的关系是密切的。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就一般的日常理解而言,劳动是付出体力或脑力进行工作,以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或者换取酬劳的活动。但如何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创造人”推演出劳动的育人价值,却不能一蹴而就。从教育学的立场出发,要探明“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就需要说明劳动教育有哪些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地方,其他四育薄弱和缺失的环节又如何能通过劳动教育得以完善。
首先,需要厘清劳动教育和德育的关系。部分学者认为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是劳动教育的首要目的,甚至认为“劳动教育虽然包括劳动技能学习、调节紧张学习生活等功能,但其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目标却只能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毫无疑问是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对劳动价值观的过度强调,也有可能遮蔽更加丰富的教育意义。劳动作为对体力和脑力的使用,对外部世界的改变和对人自身的塑造,应该具有从身到心,从体到德更加丰富的内涵。如果只聚焦于价值观的培养,就有可能又把劳动教育变成了某种变相的德育或政治教育,这同样是对劳动教育整体目标的偏离。
其次,需要辩证地理解劳动教育中体力和脑力的关系。部分研究者认为劳动教育中的“劳动”,并不包括“狭义的脑力劳动”和“纯粹智力活动”。另一部分研究者往往又强调不能仅仅把劳动视为体力劳动,要重视当下“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加、新形态的劳动不断形成”的特征,若一味强调“出力流汗”,劳动教育就会严重脱离时代与社会实际。这种冲突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怎样考虑劳动教育中的身体和智力的关系?劳动形态的扩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成人劳动世界的结构和分类,然而这种变化是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劳动的应然参照吗?教育者需要深入反省身体和精神的对立,将其还原到身心发展的层次和顺序上去,形成可供劳动教育参照的身心关系。
最后,劳动教育也要区别于生计教育或职业教育。诚然,从学校毕业之后,多数人都会进入各类劳动岗位,这是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但是,从教育本身的立场而言,如果没有生计或者职业的需求,我们还需要劳动教育吗?劳动教育对人还有意义吗?只有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肯定回答,劳动教育才有本质的合法性,而不仅是外在的功能性意义。
因此,就教育学意义而言,开展劳动教育最本质的理由,不是因为不劳动就吃不上饭,也不是因为当前社会对劳动者有迫切需求,而是劳动这种自由自觉、带有创造和改造意义的活动,拥有对“人”的普遍意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所谈的才是真正的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青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需要还原到符合人的自然天性和身心发展过程的形态上去,也要体现对“全人”的培养价值。也就是说,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应该体现在对儿童的身体、技艺、心灵的每一方面都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培养。一方面,“体、技、心”是属于人之个体的,因此,对这三方面的培养,都真正地属于“育人”,而非外在的社会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体、技、心”这三者涵盖了人的身体与精神、内在与外在、生存与活动,并能以多种方式勾连个人与群体。因此,这是一个可以完整体现“育人”的框架。
(摘编自娄雨《什么是“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
材料二:
勤劳是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中国人的劳动精神一代代传承,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劳动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劳动的范畴和内涵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延展,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是当下国人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人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历史基点。
1.下列对材料一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创造人”推演出劳动的育人价值是不可能的,因为劳动教育和
德智体美育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B.劳动教育的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目标只能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C.劳动教育需要考虑青少年儿童身体和智力的关系,这要求教育者深入反省身体和精神
的对立,进而将其还原到身心发展的层次和顺序上去。
D. 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体现在对青少年儿童的身体、技艺、心灵的培养上。这是一个完
整体现“育人”的框架,体现对“全人”的培养价值。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首要目的的观点有失偏颇。
B.各类劳动岗位的人也需要劳动教育,因为劳动教育不仅是外在的功能性意义。
C.从教育学意义上说,劳动的自由自觉、带有创造和改造意义的特点决定了开展劳动教
育的必要性。
D.劳动的范畴和内涵会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延展,因此我们只有树立劳动最光荣、奋斗最
幸福的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美德,才能不断开创未来美好生活。
3.下列古代经典著作中关于劳动的论述,角度不一样的一项是(3分)
A.《大戴礼•武王践祚•履屡铭》中写道:“慎之劳,则富。”
B.《墨子•非乐上》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
之巨患也。”
C.《尚书•周官》中写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D.《古今药石•续自警篇》中写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
4.请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6分)
5.结合两则材料,请概括在当下在青少年儿童中加强劳动教育的理由。(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时间存折
聂鑫森
二十六岁的史力,突然一摸口袋,那个存折弄丢了。是掉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遗落在其他地方?天知道。
这个存折,存的不是钱,是时间,整整五十个小时啊,比钱还珍贵。
史力父母为了供他读书,吃尽了苦头。史力本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主修古典文学。没想到毕业后,找工作难于上青天,只好应聘到一家策划公司搞文案工作。好在公司在吉和山庄买了几套房子,供未婚员工无偿居住。一套房子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