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530字。

  浙江省丽水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代,没有哪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时代。人都是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个人处境观察事物和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都是生活于具体时代的现实的人。他们的思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创造的思想学说不仅反映他们所处时代的要求,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智慧。真正伟大的思想既有时代性,又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
  有人认为,儒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中凡是能留传下来的都是精华,不是精华的早就被历史淘汰了,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提法是不对的。这样说对吗?我认为只说对了一半。留传下来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为传统文化的流传并非文化自身,而是人的选择,尤其是处于统治地位的当权者的选择,他们是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进行文化传承的。文化传统的演变并非与社会无关的文化自身的演变,而是要经过时代和历史的过滤与筛选,而过滤与筛选的标准不可能脱离阶级的标准,因为在阶级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朱熹选取《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当然有他的标准。乾隆编《四库全书》时的取舍和删改也有其标准。我们处于社会主义中国,对待传统文化同样有我们的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人认为,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是分不清的。的确,文化不像革果,烂在哪里,一目了然,可以一分为二,去掉烂的,保留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对待传统文化不可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经过自己的咀嚼,经过肠胃的消化,这就是阅读和理解。只是每个时代、每个阶级关于“精华”与“糟粕”的标准不同而已。对我们来说,区别精华与糟粕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标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就是精华,一切迷信的、落后的、反动的都是糟粕。
  用什么观点来解读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以西释儒、以儒释儒,抑或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传统文化,其差别之大是不言自明的。在当代中国,儒学研究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肯定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取代儒学,但如果当代儒学研究仍然超不出儒学原有视角,那么无论是照着讲还是接着讲,都仍然固于儒学传统范围内,充其量是新儒学。如果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仍然处于原有传统之中,而不能生发出新的与时代相適应、与历史进步方向相一致的思想,那么重視传统文化有什么意義呢?传统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能通过激活、碰撞、吸收,产生新的思想。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的时代性》)
  材料二: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把“传”和“承”区分开来,一方面坚持无条件、有意识地“传”,另一方面要有选择、有条件地“承”。我们这样做了,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不仅能夠在我们国家发挥作用,也可以为世界提供有益的经验。
  对待传统文化,首要的是“传”。“传”就是记录、保护、保存。现在很多物质或非物质的传统文化发发可危,有的实际上已经没有“传”的人,或者只剩下一些残余、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称得上真正的偉大。
  B.传统文化的流传与演变受着处于统治地位的当权者的影响,更受著文化自身因素的影响。
  C.当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就是无条件、无差别、有自觉、有意识地“传”。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是有条件的,是有所选择的,既要兼收并蓄,也要讲究“本土优先”。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个时代、每个阶级关于“精华”与“糟粕”的标准不同,所以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是分不清的。
  B.作者认为,儒学研究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通过激活、碰撞、吸收,产生新的思想。
  C.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我们要保留,但不可复制和扩大;对于精华部分要继承、发扬、延续,还要转化和创新。
  D.现在有些学校让小孩子穿上汉服,朗诵儒家经典,回家给父母洗脚,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南北朝时期,南方方言保留了华夏本音,北方方言大量地吸收了外来民族的语言。
  B.某地方的古老山歌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在社会上传唱。
  C.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人类“恶”的集中表现,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存下来。
  D.美国建筑师设计燕京大学时,外部采用中国宫殿结构,内部添加暖气和现代设备。
  4.材料一第二段是如何采用破立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二的语言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过河
  刘海红
  ①风凛冽地吹。冬天的风,下了雪的冬天的风,像野兽在嘶吼。寒冷被撕裂成一道道伤口,疼痛便肆无忌惮起来。光秃秃的树丫,被风雪裹挟着,做着冬天最后的坚持。可是子弹,这个比猛兽更冷酷无情的东西,这个时间,参与了冬天这场战争。
  怎样掩护是一个问题。一望无际的雪地,鸟儿早已绝迹。枯树,只有枯树叉着枝丫挺立着。藏在雪中或是躲在树上,要做个选择。爬树他是好手。老家的秋天,柿子树挂满金黄,遮天蔽日,他也挂在上边,用铁钩对准枝丫一扭,成串的果实跌落筐里,他笑得合不拢嘴。即使冬天,宽大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