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90字。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丘壑(hè) 混入(hǔn) 赡仰(zhān) 耸立(sǒng)
B.瓷杯(cí) 缩影(suō) 格调(diào) 臃肿(yōng)
C.序暮(mò) 妥帖(tuō) 彩虹(hóng) 恹恹欲睡(yàn)
D.钹声(bá) 挑衅(xìn) 茸毛(róng) 别俱匠心(jù)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______。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声______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了千年的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刀光剑影远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______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A.证明 凄凉 消逝 B.证明 凄婉 消失
C.见证 凄婉 消逝 D.见证 凄凉 消失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内容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①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②也是为十二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重要形象资料。
A.“图释”是名词,“通过”是动词,“生动”是形容词。
B.“写实性很强”是补充短语,“基本一致”是偏正短语。
C.画线句①是单句,“内容”作主语,“取代”作谓语。
D.画线句②是病句,应该在“留下”后面加上“的”字。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它的作者是西汉人司马迁,字子长。
B.《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一部纪实作品。
C.周恩来精通英语,在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和斯诺打招呼。
D.斯诺认为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5.古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5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
(3)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
(4)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6题。(3分)
【甲】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乙】浣溪沙①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②。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释】①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而作。②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以背书角胜,胜者先饮茶,然而胜者往往举杯大笑,茶水泼入怀中,反而没喝到。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词画线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是千古名句。
B.乙词结尾句语气虽然平淡,但内中隐含的愁苦却无以复加,感慨横生。
C.两首词都运用了即将落山的太阳这一意象,来表达带有伤感的情绪。
D.两首词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都以哀景写哀情,读来感人至深。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