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060字。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世纪20年代,一些社会学学者在建立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同时,大力推动社会调查的发展,从北平人力车夫调查到无锡经济调查等,掀起了一场“社会调查运动”。在此基础上,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主力的学者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引进西方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社区研究”的基本框架。与“社会调查运动”相比,“社区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更进一步,主张选择一些相对固定的社区(村落)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们开辟了多个社区研究的田野地点,诞生了以吴文藻、费孝通等为代表的“燕京学派”,形成了如费孝通《乡土中国》这样的理论著作,深刻把握和概括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
  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大力倡行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为田野调查,这是对“社区研究”方法的拓展。在费孝通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学科始终以“从实求知”作为学科准则,走出了一条紧贴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中国发展经验的中国社会学道路。
  在实践中,田野调查呈现出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主张。有学者主张抛开包括理论在内的一切成见,“拥抱”并忠实地反映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强调调查本身所带来的“现场感”对研究的启发作用。也有学者强调理论在田野现场中发挥的作用,认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尽管调查者自以为客观地反映了事实,但充其量只是收集了一些声音影像或意见态度,这非但无益于我们认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世纪20年代后,我国的社会调查伴随着社会学学科的建立而获得发展,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B.改革开放后,费孝通大力倡行田野调查,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学科遵循了“从实求知”的学科准则。
  C.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着鸿沟,是社会科学的普遍问题,而“从实求知”则有可能弥合、跨越这一鸿沟。
  D.所谓方法自觉,就是要在调查中带着充实的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保持反思意识,找到社会的“真实”。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我国,社会调查主要经历了“社会调查运动”“社区研究”“田野调查”等阶段,而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则是“回到人民”。
  B.“社区研究”引进了西方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理论和方法上比“社会调查运动”更进一步,深刻把握了中国社会的本质。
  C.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需要调查者沉浸到田野中,与研究对象“感通”,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深层要素。
  D.理论具有潜意识的支配作用,当调查者观察社会现象时,往往会在理论的指引下,透过表象进入深层,去寻找所谓的“理论真实”。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1段和第2段梳理了我国社会调查的发展过程,肯定了中国社会学学科取得的成绩。
  B.文章在分析田野调查呈现出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C.文章通过费孝通与吴文藻调查方式的对比,突出了调查对象在调查中的重要性。
  D.文章两次运用老板和雇员的关系的例子,是为了强调调查者应有充分的“方法自觉”意识。
  4.请分别概括“朴素经验主义”和“抽象经验主义”的优缺点。(4分)
  5.我们在实际调查工作中,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调查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纪念(节选)
  孙犁
  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
  一清早,我又到小鸭家去放哨。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坯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