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860字,答案扫描。

  云南省楚雄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科学的追求及其动机(节选)
  正如每个科学家的嗜好、气质以及对科学的态度是千差万别的一样,每个科学家追求科学的动机和涉及的范围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科学的追求及其动机”是个很难讨论的题目。除此之外,在科学家的一生中,他们的动机很容易发生巨大的变化,的确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街量标准。
  当谈论到促使人们追求科学的动机时,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开普勒。开兽勒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处在一个科学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伟大时期,这时科学正在摆脱笼平在它身上的教条,为日后牛顿的发现铺平了道路。开普勒不迷信前人的成就,提出了一些包括哥白尼在内的一些伟人所没有提出的问题。
  尽管开普勒解决行星运动等问题的方法,完全不同于在他之前的任何人,但他的工作方法仍然是对观察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而且是这种方法的一个杰出的例子。他的分析过程漫长并且极其艰辛:他在20多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进行工作,从来没有放弃他的目标。如果用呕心沥血这个词来形容他的努力,也是丝毫不过分的。
  开普勒追求科学的最显著特点是专注于他自己的探求。用雪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极为独特的人物。”但是,如果别人也像开普勒那样始终如一、专心致志地追求,他们能否也像开语勒那样成功呢?
  首先,以迈克耳孙为例。在他的的一生中,他主要是追求一种测量光速的更准确的方法。他的这种兴趣几乎是出自偶然。当他在美国海军科学院任讲师时,科学院的一位负责人要他准各几篇有关光速的演讲稿。这是1878年的事,它致使1880年迈克耳孙第一次测定了光速。50年后的1931年5月7日,也就是他临死前两天,他着手口述一篇有关他最后观察结果的论文,这篇论文于他死后发表了。由于迈克耳孙的工作,人们对光速的精度从3×10³提高到3×10~^,也就是说提高了10倍。人们应该注意到在迈克耳孙漫长的工作生涯中,他的许多发明都与他热丧于研究“光波及其应用”有关。
  第二个例子是爱丁顿。在他的后半生中,他花了16年多的时间来完善他的“基本理论”。他本人对他耗费如此巨大的精力有什么看法呢?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他曾说道:“过去的16年中,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的理论的正确性。”虽然他自己这么说,但他的工作对此后的发展,没有留下任何印迹。
  单一的对象和唯一的目标,是科学追求的明智之举吗?
  开普勒的成功事例有力地说明,坚持不懈的努力能造就伟大的且具有开创性的发现。与此同时,很多事例表明许多了不起的想法几乎是自发地产生的。例如,狄拉克曾经写道:“有关泊松括号与电子的相对论性波动方程的研究工作,有些想法突然闪现于我脑海中,我不能够很明确地说清楚这种想法到底是如何出现的,但我感到这种工作是一种‘太容易获得的成功’。”这一事实,即狄拉克认为他的泊松括号与电子的相对论性波动方程的潜意识的想法是偶然产生的,说明那些有过重大发现的人似乎都想回忆起并珍惜他们取得成就的特殊时刻。
  狄拉克并非唯一的例子。爱因斯坦就曾这样写道:“1907年,当时我正在写一篇有关狭义相对论综合性论文……突然,我的一生中最得意的想法闪现出来了……即‘对于一个从屋顶自由下落的观测者’(至少在他周围很近的地方)存在着一个非引力场。”这种“得意的想法”,我们都知道,后来隐含在他的等效原理之中,这个原理也是他后来的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汤川秀树在50多岁时写了一本自传《漫游者》。在这本书中,汤川秀树提出了一个伟大发现对它的发现者所产生影响的另一侧面。人们习惯于这样想:至少从表面上看来,一个很富有而且成果累累的人,以他的一生为素材的自传《漫游者》,应该是对他整个一生的叙述。但是“没游”只讲到他伟大发现的论文的发表为止。他以忧郁的笔调写到他那伟大的发现:“我再也不想写除此之外的东西了。因为,对我来说,我不懈学习的那些日子是值得留恋的;另一方面,当我想到我的学习时间逐渐被其他事情占据了时,我感到伤心。”
  尽管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分享科学巨匠发现的喜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科学家的嗜好、气质以及对科学的态度有着千差万别,所以每个科学家追求科学的动机和涉及的范围也是各式各样的。
  B.科学发生巨变,其自身的“教条”正在被摆脱;时代给开普勒追求科学创造了有利条件,让他指出了哥白尼等人的错误。
  C.泊松括号与电子的相对论性波动方程是狄拉克的重大发现,他牢记那一时刻,但对那些想法突然出现的起因也说得不够清楚。
  D.哈代指出,科学家和数学家是一样的,会给后人留下值得纪念的东西,尽管他们可能永远不会了解后人判断的依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仅科学的追求及其动机难以探讨,而且科学家的动机也并非一成不变,想找到共同的衡儿标准极不容易。
  B.霄莱对开普勒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极为独特”,这里的“独特”是赞美他追求科学时专注于自己的探求。
  C.爱因斯坦的“得意的想法”几乎是自发地产生的,如果没有这一“想法”,他的广义相对论也就没有了基础。
  D.因为留恋自己不懈学习的时光,所以汤川秀树的自传仅写到他伟大发现的论文发表的事情后就不再继续。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点集合和无穷阶等现代理论的创始人乔治•康托,因为他的老师利奥波德•克罗内克痛恨并敌视他以及他的理论,结果康托精神失常。
  B.费米回忆自己发现慢中子引起放射性的那一刻:自己来到实验室,突然有一种想法,应该检验检验在入射中子前放一块铅所引起的结果。
  C.在第谷看来,开普勒全心全意致力于实验工作、完全不理会叽叽喳喳的谄言的宁静心态,几乎是一种超人的品质,令人敬畏。
  D.玻恩说:“我一开始就觉得研究工作是很大的乐事,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种享受。它比在其他职业方面做创造性的工作更有乐趣。”
  4.作者通过开普勒的成功事例得出了哪些结论?请分条概括。(4分)
  5.文章最后两段是怎样体现论证的严谨性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鹅公坪 
  聂雄前
  ①“哭脸巴,轧棉花。三斤籽,两斤花,到屋后菜园里摘黄瓜。黄瓜有打花,回来还是个哭脸巴。”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是快乐还是哀伤?谁都不知道。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我就熟悉了这首童谣。鹅公坪上,只有我和长斌是娇滴滴的哭脸巴。哥哥差不多大我十岁,父母每天都要出工。长斌呢,好多年好多年都和春婶叽相依为命。坪上其他的家庭至少有三个孩子,更多的家庭有五六个孩子。
  ②六岁的时候,我开始上学,五个女同学都比我年纪大,都比我聪明,都不太理我。六岁的时候,我接下哥哥的班,放养柘塘公社最大的一头水牛,同时,拾狗粪、割猪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