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500字。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祝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3.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苦难和岁月改变人生,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本是 “十一二岁,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的阳光少年,却被时光磨成了木讷呆滞的老农;鲁迅先生笔下,还有一位“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的妇女,经历人生的苦难后变成“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今天,我们学习《祝福》,走近历经人生磨难的祥林嫂。
  (二)教学过程
  任务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情节脉络
  活动1:以祥林嫂为主线,梳理故事情节。
  提示:用倒叙手法,将祥林嫂悲惨结局一开篇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她过去是什么人? 为何死? 为何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 接着写祥林嫂一生的五大波折:丧夫后逃到鲁镇做工;被婆婆抓回强卖到贺家墺;后夫死于伤寒,儿子被狼叼去,自己被大伯赶出;重返鲁镇做工遭歧视,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女人;捐门槛不被承认,沦为乞丐。这五大波折使她遭受到一次又一次打击,从而使她一步一步走向绝境。
  活动2:祥林嫂的命运经历了哪些不幸遭遇?(学生概括,教师引导归纳)  
  明确:新婚不久成寡妇,被卖改嫁进深山,夫死子亡回鲁镇,做工被逐成乞丐,除夕夜死祝福里。
  活动3: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中,同学们读出了怎样的感受?说说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先用一个词语概括,然后简述理由。(学生可见仁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明确:(1)愤怒:愤怒的是封建制度的残酷及人情的冷漠,祥林嫂的悲剧与当时的社会有很大关系,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2)悲哀:这不仅是祥林嫂一个人的悲哀,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悲哀,那时候的人已经非常麻木了,对什么事情都没有想法了,就连短工对祥林嫂的死都是很淡然的。(3)控诉:这篇文章是鲁迅替祥林嫂写的控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