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620字。
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题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须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不得在本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农历岁时的形成和发展与沁河下游所在的豫西北地区有着密切的关联。西周时期,人们明确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以及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的物候。春秋时期,人们在四大节气的基础上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构成八大节气。战国时期,人们形成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业生产安排。至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与郭守敬等人共同研订《授时历》。此历已将一年推算为365.2425日,指导了其后三百多年的农业生产。所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的历法是包括沁河下游流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经验.反映了农人对自然规律和农时的科学认识与适时把握.至今仍指导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沁河下游流域小麦的生长期较为漫长,约为240-260天,横跨二十个节气,其从播种到收割的每个阶段均与二十四节气结合得较为紧密。
小麦播种期。第一,白露。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人开始播种小麦。第二,秋分。农人开始上粪犁地.准备小麦播种工作.正如民谚曰:“白露到秋分,犁地要认真”。第三,寒露。该地大部分区域开始播种小麦,“寒露至霜降,种麦莫商量”。可见此时种麦的紧迫性。第四,霜降。适宜播种的时间窗口即将关闭。此时进入小麦播种最紧张的时段。第五,立冬。农人们可抓紧最后的机会种晚茬麦。第六,小雪。该时节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繁,所以小麦播种必须结束。
小麦成长期。第一,大雪。小雪和大雪期间的降水对麦苗过冬至关重要。第二,冬至。小麦进入冬眠。若期间雨水较丰、气温较高、光照较多,会诱发小麦提前起秆,不利于过冬。第三,立春。万物复苏,麦苗开始返青。民谚有“立春三日晴,米麦好收成”之说。农人开始锄地施肥,为麦苗茁壮成长提供养分。第四,春分。麦苗生长加速,民谚有“麦过春分昼夜忙”的说法。第五,清明。麦苗已长高。民谚有“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无雨多吃面”。第六,谷雨。小麦开始抽穗,一个多月后便可收割。民间亦有谚语:“一穗二穗,四十天上场。”
小麦收获期。第一,立夏。小麦穗已出齐,农人们便开始做麦收的准备工作,比如碾场、平整打麦场等。第二,小满。麦粒渐趋饱满,麦穗开始泛黄.即将成熟,正谓“立夏麦穗齐,小满饱了粒”。第三,芒种。人们开始收割小麦,抢种玉米和谷子。此时是农人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俗称“火麦连天”“收麦如救火”“龙口夺食”等。第四,夏至。麦垛堆起,颗粒归仓,麦收基本结束。
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对小麦种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逐渐显露,该地二十四节气的阈值温度和时间节点均发生了变化;同时,春季和夏季的提前以及秋季和冬季的推迟反映了四季转换的时间变化;尤其是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四个节气所反映的物候和气温普遍有所提前,对农业生产的安排产生影响。相应的农事活动也需适时进行调整。
因此,农人在参考二十四节气的同时,更多地参照本地物候的变化,以正确指导麦作生产。
(摘编自代高峰《地方性知识耦合:沁河下游流域的小麦耕作与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常识,也是世界汉字文化圈中的背景知识。历史上,二十四节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华文明的早期,先民生产能力增长和人口繁衍,促进了天文气象、农业科技的进步。他们努力探索周围天气和环境变化的原因,用朴素的自然观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四节气诞生于西周,战国时期开始和农民的生产结合在一起,人们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都是由二十四节气来安排。
B.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的历法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法宝,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的智慧结晶,对当代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仍有重要价值。
C.二十四节气对于天气预报和公共服务研究有启示作用,如二十四节气的预报会对与二十四番花信有关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D.二十四节气的阈值温度和时间节点若是发生变化,在指导麦作生产时就需要参照本地的物候情况,根据变化进行适时的农事调整。
2.下列对材料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以朝代为序,证明了二十四节气是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经验。
B.材料一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大量谚语,使得语言具有生活气息,并且有助于读者理解。
C.材料二以山西襄汾陶寺古观象台为例,是为了表明古代中国人就已经很重视观测气象。
D.材料二直接指出利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比利用气象预报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3.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二十四节气关联农业生产的一项是( )(3分)
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B.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C.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D.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请指出材料二的论证结构,并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5.假如你是一位农业方面的技术人员,准备到农村去指导农民朋友科学种植小麦。结合材料相关内容,你会为农民朋友们的农业生产活动提出哪些指导性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就成立了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们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又选了两个教师——陈秉正和王新春,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但闲不住。他在教练组里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首先要教架式。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腰太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