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360字。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千余年来,杜甫以他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诗篇坚定着人们生活的意志,培养着人们高尚的情操。杜甫身上集中了我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最宝贵的性格,他的一千四百多首诗就是最鲜明、最完美的表现。这些诗尽管带着一些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但是它们的万丈光焰永远不会熄灭,杜诗的艺术魅力也永远不会消失。
面对现实是构成杜甫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会多么凋敝,杜甫决不在它面前闭上眼睛,而是大胆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杜甫突破了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幻想,始终采取面对现实、投身政治的积极态度,把个人的穷达放在极其次要的地位。《自京赴奉先县咏怀》这首诗为什么会那样激动人心呢?就是因为这种积极的入世思想,面对现实的精神,以及虽被排除在政治之外、也非要过问政治不可的执着态度打动了我们。这首诗是杜甫四十多年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后来为人处世的准则,它记载着杜甫思想的转变和成热: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城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再穷、再老也不肯放弃他的理想。越是看到政治黑暗,就越不肯避开,越是看到民生疾苦,就越忘掉了个人的不幸。
坚强乐观是构成杜甫人格的另一个要素。杜甫虽有悲观的时候,但不是悲观主义者。不论时局多恶劣,遭遇多不幸,杜甫也没有丧失信心,没有放弃理想。即使在揭露政治腐朽和反映人民疾苦的诗里,仍然含着希望。《北征》就是一首渗透了乐观主义精神的好诗。这首诗写于公元757年秋天,当时两京尚未收复,杜甫从凤翔回鄜州的途中“所遇皆被伤,呻吟更流血”,家里人也过着啼饥号寒的日子。可是杜甫并不因此而灰心,他“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相信国家不久就会中兴。
热爱生活是构成杜甫人格的第三个要素。杜甫一方面注视着生活的阴暗面,并且毫不粉饰地揭示出来;另一方面又最善于发现生活中光明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即使它们非常微弱,哪怕只是一丝憧憬、一线希望、一个萌芽,杜甫也不会漏过,而总是用蘸满热情的诗笔将它们描绘下来。所以当我们翻开杜甫的诗集,总会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顿时更深更广地领略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很难设想一个厌世的否定人生的人,会对祖国、人民有什么执着的感情。杜甫正因为热爱祖国和人民,才能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才能充分肯定生活的意义。反过来说,正因为他热爱生活,爱国爱民的感情才变得更充实更具体。
杜诗动人的力量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题材和思想,同时也取决于艺术的表现,赤裸裸的思想无论如何深刻也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杜甫为他的思想、性格找到了多样统一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身上集中了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最宝贵的性格,他的诗带着一些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但仍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B.《自京赴奉先县咏怀》记载了杜甫思想的转变和成熟,是诗人四十多年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后来为人处世的准则。
C.杜甫在客观世界丰富多彩的形象中发现了自己,实现了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的统一,创造出完美的、广阔的诗歌意境。
D.陆游推崇杜甫的诗歌艺术,敬重杜甫的伟大人格。他认为学习杜诗不能模仿其字法和句法,而必须在精神上与他相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突破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幻想,把个人的穷达放在了极其次要的地位,开始面对现实,投身政治。
B.杜甫的诗歌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它的现实性题材和深刻的思想,同时也和它的艺术表现力息息相关。
C.杜甫最善于发现生活中光明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总是用蘸满热情的诗笔将它们描绘下来,有一股浓厚的生活气息。
D.杜甫的诗歌境界雄浑而壮阔,是因为他本身具有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深沉而透彻的历史感,以及丰富深切的生活经验。
3.下列选项,未能体现出材料二第二段中杜诗艺术奥妙的一项是(3分)
A.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B.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陆游的诗歌创作受到了杜甫的哪些影响。(4分)
5.杜甫诗歌完美地体现了他的性格,请分别选取文本以外的诗句来展现杜甫人格的三重要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张承志
每一个草原上的骑手都会说:马头琴的乐声沸腾了我们的血,点燃了我们的心!
在牧民的怀里,一块石头也会揣得滚烫。我们这些还不懂得人生的年轻人的心,揣在蒙族人民的怀里,也确实变得热起来。可是,烤热的东西,哪怕它是一颗心,也有再冷却下来的可能,要想得到一颗永远火热的心,还要经过特殊的磨炼。
一九七二年的春寒,对我就是这样一场磨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