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8960字。
2023级高一上期期末适应性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12页;答题卡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儒家伦理具有“情感理性”(“情理”)的特征。所谓情感理性,即以情感为出发点与价值标准的理性思维形式。自孔子开创儒学一脉,儒家伦理就以“仁”作为核心,并将“仁”奠基于血缘亲情之上,以朴素的孝、悌为“仁”的起点,以“心安”为这一基本价值的依据;又超越血缘情感,以“泛爱众”为终极目标,走向“爱人”,确立了儒家伦理的框架。基于人的情感而言“理”,成为儒家伦理的一种“基因”,影响深远。
②一般认为,孔子的伦理思想围绕“礼”与“仁”的关系而展开。“礼”是系统化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要求,贯穿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仁”,在一般的意义上是人内心的“爱人”之情。孔子认为,只有以“仁”为基础,才能有“礼”的规范,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没有内心之仁,伦理秩序就失去了依据。
③具体而言,“仁”或“仁爱”的第一步是血缘之爱,“爱”之情感是孔子言“仁”时的原初含义。《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基也”,故杨伯峻先生将“本”解释为“基础”而不是“根本”,这一点非常重要。“孝”是“善事父母者”,“弟”是“善兄弟也”。人在世间首先面对的伦理关系即是如何对待血缘亲人,处理好这一伦理关系是一切道德行为的起点。以孝、悌为“仁”的基础,意味着这是道德行为的开始;若言孝、悌是“仁”的根本,则意味着最高目标的完成。显然,孝、悌只能是道德实践的起点。孔子以血缘之爱为仁爱的起点,除《论语》外,《中庸》中也载有孔子对仁的看法,即“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国语•晋语》亦曰“为仁者,爱亲之谓仁”。因此,孔子以爱亲为仁的基石是十分确定的。
④那么,为什么子对父必是孝,弟对兄必是悌?为什么血缘之情如此重要,有着不言自明的价值?因为这是人自然而然的、本能的情感。对此,孔子虽然没有讲什么玄远、高深的道理,但质朴的理由,至今读来依然能打动人心。父母的养育之情,报之以子女的感恩之心,这种与生俱来的本真之爱、天然之情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唯有这样心才能“安”。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心安”如此重要,但这已是孔子给出的终极原因,是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后的价值认定。要全面把握“人”就要从情本体入手,而这恰恰是儒家哲学、儒家伦理的根基。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伦理将“仁”作为血缘亲情的基础,尊重和肯定合乎自然的情感,认为情感的熏陶是达到“仁”的重要方式。
B. 孔子的伦理思想围绕“礼”与“仁”的关系展开。“仁”一般指人内心的“爱人”之情,具体而言,就是血缘之爱。
C. “孝”指孝敬父母,“弟”指友爱兄弟;儒家将孝、悌视为“仁”的根本,做到孝悌,意味着最高道德目标的完成。
D. 被孔子作为儒家伦理基础的“仁爱”,在不同语境中展现为多层次的内涵,有的语境中,它是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仁”是“礼”基础,也是伦理秩序的依据;成德、成人之修养,需要礼的约束,也需要情感熏陶。
B. 父母的养育之情报以子女的感恩之心,出自人的本能,这样才让人心安,可见血缘之情有着不言而明的价值。
C. 孔子欣赏和看重《诗经》情感的自然流露、率性纯真,这一态度表明了他尊重和肯定人之常情、自然之情。
D. 人性即“仁”,其终极目标是“泛爱众”;仁爱之道得以践行,才有“仁之道”“仁之方”“仁之成”等意义。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文中所阐释的儒家伦理中“仁”的一项是( )
A.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B.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4. 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
5. 请结合《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等相关内容,理解文中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将‘仁’作为血缘亲情的基础”错误。材料一原文“儒家伦理就以‘仁’作为核心,并将‘仁’奠基于血缘亲情之上”可以看出,“仁”是奠基于血缘亲情之上的。
B.“就是血缘之爱”错误。材料一原文“‘仁’或‘仁爱’的第一步是血缘之爱”“孔子以血缘之爱为仁爱的起点”可以看出,血缘之爱是“仁”的起点,是第一步。
C.“儒家将孝、悌视为‘仁’的根本”错误。对“本”的理解有误,材料一原文中“本”解释为“基础”而不是“根本”。儒家将孝悌视为“仁”的基础而非根本。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人(节选)
王愿坚
离下班的时间还有半个多钟头,桌角上的电话铃突然急骤地响起来。曾司令员放下手里的红铅笔,伸手抓起听筒。
电话是从将军的宿舍里打来的。公务员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说:“首长,你的父亲来了!”父亲?将军不由得心里一震:“噢,他果然来了!”
像一块石子投进湖水里,将军那平静而专注的心情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