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0910字。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Ι(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 
  商周时代,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这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颇为不同。古希腊、古罗马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所代替,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径步入文明社会发展旅程。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不是剪断而是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氏族血缘宗法制的产生实乃自然而又必然之事。
  殷周以至春秋,所谓邦、国“八百诸侯”等,实际是由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以父子关系为心脏和骨骼的父系家长氏族,其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才干和德行,在本家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的疆域以“一统天下”。这种“由家而国”的真实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既造成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    
  由这种氏族血缘宗法制所决定,社会自然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或者说礼义道德,也就是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套思想观念或谓礼义道德,在《礼记》里被简要归纳为“五止十义”。“五止”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五止十义”以君臣、父子的关系为主干,又以臣、子的责任或义务为重点,敬是忠,也是孝的表现形式,忠是敬的重要内涵,也是孝的具体形态。就此而言,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演进到夏商周时期,“家国同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血缘亲情为本位的家庭或家族管理形式,不仅父权与君权互为表里,而且两者的传承方式也如出一辙。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国与家虽有大小之别、上下之分,却仿佛一个有机体的微小局部与庞大整体的关系,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一方面,家是国的最小社会单位、是国的细胞和缩影,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这种“家国同构”的理念,使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是同一回事。    
  《左传》桓公二年晋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虽然主要是描述春秋早期邦国社会的主从等级秩序,表明尊卑上下之异,但也显示出血缘亲情之和,传达了家与国紧密相连的信息。在这种“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等级分封、家国“胶结”的社会结构中,“家”里对父母之“孝”与“国”中对君主之“忠”自然结合在一起,“亲亲”与“尊尊”很大程度上相互重合、融为一体。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主要是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财产、土地的继承与分配。
  B.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中国与古希腊在社会发展上逐渐拉开差距,与古希腊相反,中国依然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
  C.中国古人认为国与家是同构的,它们虽然有大与小、上与下的区别,但在管理形式与传承方式上是完全相同的。
  D.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既是后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丰功伟业的动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氏族血缘宗法制是社会结构的重要支架,也决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了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B.按照家国同构的观念,以侍亲之孝移之于君,就一定可以成为国君所需要的臣子,以理家经验治国,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
  C.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下,对“孝”的提倡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统治。
  D.家国情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在逐渐形成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家国同构”观念的一项是(3分)
  A.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焉。
  B.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D.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                                             
  5.为什么说“作为当代青年,有必要了解家国情怀的由来,让家国情怀萌发”?请结合本文内容,概述其理由。(6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买农药
  徐光慧
  风是小风,小到几乎感觉不到。要是骑上电动车,小风就变成大风了。
  ①老刘觉得骑上自己的车,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三十多里,其实也没多远,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老李却说受罪。
  老李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给他搬了椅子,又倒了一大茶缸子水,还给他拿来一把扇子。这还不行,老李打电话叫来他老婆。他老婆怀里抱着一个西瓜,一进门就说,什么事啊,家里来人儿了?老李说,老刘来了,你快去把西瓜切了。老李的老婆把西瓜切成了一牙儿一牙儿的,把最大的那一牙儿拿给了坐在柜台前面的老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