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8490字。
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大部分,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第Ⅰ卷(阅读题 共55分)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 (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中国,这句话则模糊得很,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灵活。
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绝对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是可以完全相同的。
B. “一表三千里”表明乡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地域广袤。
C. 乡土社会的家追求效率和讲究纪律,不讲究个人情感。
D. 钱镠通过三篇家训告诫后世子孙并以此为其行为指南。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诗文中常有类似“李十二(李白)”“元九(元稹)”等称谓。这是乡土社会的家族中按照父系单向扩大亲属关系的排序现象。
B. 家住新疆的王大爷要给儿子娶媳妇,想邀请四川老家的亲戚“阖第光临”,那么亲戚家有可能来两三个人,也可能来四五个人甚至更多。
C. 《哦,香雪》中,香雪在黑暗中赶路,来找她的是一帮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妹们,而不是父母。这不能体现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观点。
D. 《红楼梦》中,贾府长辈选择薛宝钗与贾宝玉成婚,这是从家族作为事业社群具有复杂功能的角度来考虑的,为了更好地延续家族事业。
3. 中国乡土社会家庭和西洋家庭 社会关系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作简要说明,并指出以下示意图分别对应哪类家庭。
4. 材料三为什么要在文段最后部分引用唐朝名相张九龄的话语“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河旧梦
李旭
燃烧数千年的木堆柴垛,哪里来?
少时,满冬天里疯跑,到野地里捡拾树上掉下来的干棒。除了小树林,树最多的地方就是沟河的两岸,顺着河岸,顺着冬天,向前去,或许会走出很远。拾够了,就用野草编条绳子扎一小捆,背回家。风大,刮下来的干枝小棒多了,捡两捆,身上带着火柴,就烧一捆,烤烤冻得通红的手,看着火焰升起又熄灭。如果有什么可以埋在火堆里烧熟吃,那就更好了。田野荒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