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75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试卷(四)
  1.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2.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唯求则非邦也与 D.宗庙之事,如会同
  3.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如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4.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 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 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5.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假如) B.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
  C. 宗庙之事,如会同 (至于) D.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或者)
  6.下列对原文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B.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就要停了,铿的一声,又猛地弹了起来。
  D.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7.下列关于《论语》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