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00字。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小题
1.下列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事,通常译为“旧例”,即“过去的做法”,也可译为“旧事”,即“过去的事”,《六国论》中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属于第二种译法。
B.逦迤,也写作“迤逦”,意为“连续不断”。《阿房宫赋》中的“弃置逦迤”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迤逦不想来到沧州”都是这个意思。
C.童生,也称童子,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都称“童生”,这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童子六七人”意思不同。
D.休,有“喜庆”“福禄”的意思,《谏太宗十思疏》中,“永保无疆之休”的“休”即取这个意思,这和成语“休戚与共”中的“休”意思相同。
2.下列各项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作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例与《汉书》一样。
B.“可汗”这一称呼最早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对首领的尊称,史书中称“可寒”,这个称呼与匈奴领袖“单于”的称号相同,皆可作一般亲王贵胄大臣的称谓。
C.“囊括四海”中的“四海”,古人认为九州之外即为四海,后用“四海”指天下:古代人以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故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
D.七庙,古代天子的宗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宗庙之事如会同”一句表明:古代国君举行祭祀活动或者同别国会盟皆在宗庙举行。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B.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冠者:成年人。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敬爱
D.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胜:强过,超过
二、语言文字运用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蚕食诸侯《谏逐客书》
C.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促织》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
D.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三子者出,曾皙后《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最富有文学色彩的篇目之一。
B.孟子,名轲,字子舆,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亚圣”,哲学上提出“性恶论”。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史记》全书一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其中本纪是关于历代帝王的叙述。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