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8880字。

  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全卷共10页,24小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共5题,19分)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日臻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善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强化逻辑训练。
  (摘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有删改)
  材料二:
  语言和逻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某种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必须在逻辑同时是科学和艺术时,这一目的才能实现。
  B. 人类理性 活动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C. 在证明定理的过程中,可以从公理出发,先证明一些简单的定理,再以这些简单的定理作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D. 语言和逻辑二者密不可分,语言运用的艺术,既受到逻辑的制约,又可以突破逻辑的束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的人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潜在逻辑能力,这种能力具有“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
  B. 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语言运用艺术在某些情况下,突破了逻辑规律的框框,使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C. 材料二中引用《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的例子,是为了反面论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具有深邃的逻辑基础。
  D. 人们要发挥出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需要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
  3.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不能体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   )
  A.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B.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C.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D.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运用了哪些方法使论证增强说服力?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5. 有的诗句看似无理,实际上因蕴含着深邃的逻辑基础而别有理趣,产生了“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如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写出了李白的自信和狂放,这其中就包含着一个省略三段论逻辑推理。请仿照下面对材料二中的句子的分析示例,将这个省略三段论推理完整表达出来。
  【示例】
  诗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无理处:离人泪染醉霜林。
  逻辑基础:
  (大前提)所有的液体,都是可以用之染物的。
  (小前提)离人泪是液体。
  (结论)离人泪是可用之染物的。
  【仿写】
  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无理处:千金散尽还复来。
  逻辑基础:
  (大前提)天生有用之材,千金散尽后能够再得来。
  ①(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人类理性的活动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可知,“它”是指推演活动,选项说法偷换概念。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4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代父子
  海明威
  这一会儿尼克开着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天色快要黑了。他还一直在那里想父亲的事情。
  寒冬天气父亲胡须里结着霜花,一到热天却又汗出如浆。他喜欢顶着太阳在地里干活,这本不是他的分内事,他就是爱干些力气活儿——尼克可就不爱。尼克讨厌父亲身上的那股气味。一次父亲有一套衬衣缩得自己不能再穿了,就叫他穿,他穿着觉得直恶心,就脱下来扔在小溪里,上面用两块石头压住遮好,只说是弄丢了。父亲叫他穿上的时候,他对父亲说过那有股味儿,可父亲说衣服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