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780字。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上的项目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作答。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5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①我们要重视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技术创新。文化遗产重在“保护”而非“保存”,既不能(过度/过渡)开发,也不应与世隔绝,活化利用是关键。平遥古城西北角的柴油机厂在闲置几十年后,成为举办“平遥中国年”等活动的文化场所;故宫博物院的互动解谜游戏书《谜宫》,创新了故宫文化知识的(传播/传递)方式;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考古盲盒,给大众带来身临其景的考古体验;河南博物院以“青玉人首蛇身饰”为原型的玉佩棒棒糖,风靡全网……种种创新都显示,文化遗产(不仅/虽然)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实物见证,也可成为“飞入百姓家”的新生活方式。另外,近年来,计算机视觉、AI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已为文物的   甲   、   乙   、   丙   和   丁   提供了更丰富的技术选择,人们期待VR、AR、游戏等为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的突破口。元宇宙博物馆、虚拟人非遗体验官、文物数字藏品……这些不断涌现的“新脑洞”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可能。
  ②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具进、勇于创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这些“中华家底”是文明的积淀、历史的见证,成为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1.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世隔绝  关键  风靡(mǐ) B. 闲置      身临其景  盲(máng)盒
  C. 源远流长  传承  血脉(xiě) D. 薪火相传  与时具进  积淀(diàn)
  2. 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过渡  传播  虽然 B. 过度   传递  虽然
  C. 过渡  传递   不仅 D. 过度  传播  不仅
  3.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复原  保护  研究  展览 B. 研究  复原  展览  保护
  C. 展览  研究  保护  复原 D. 保护  复原  研究  展览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字音。
  B.身临其景——身临其境;
  C.血脉(xiě)——xuè;
  D.与时具进——与时俱进;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和使用。
  空一,过渡: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过度:超过适当 限度。据文意,此处与“开发”搭配,应为“过度”;
  空二,传播:意为广泛散布;传递:意为由一方交给另一方。 据文意,此处“文化知识”应选“传播”搭配;
  空三,虽然……也……:表转折关系;不仅……也……:表递进关系。此处表递进,应选“不仅”;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四个词语表意存在先后关系:首先要“保护”文化遗产,其次对其进行“复原”,之后才能“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展览”。
  故选D。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孙甘露的小说《千里江山图》,有较强的中国风格和本土化特质,情节抑扬顿挫,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B. 央视主持人大赛中,各位选手在场上才思敏捷,咄咄逼人,赢得了现场评委和广大观众的交口称赞。
  C. 那雄伟嶙峋的怪石,虬枝横斜的奇松,栩栩如生的猴子,缥缈神秘的白雾,构成了一副美不胜收的画卷。
  D.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抑扬顿挫” 指音调高低曲折,节奏感强,不能用来形容小说的情节,用错对象;
  B.“咄咄逼人”形容气势逼人,使人难以忍受。这是一个贬义词,此处应用褒义词;
  C.“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此处形容自然界中的猴子,是用错对象;
  D.“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正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