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030字。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与历史主题、时代主题紧密相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文学的主题。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所在。
以脱贫攻坚为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摆脱贫困的广袤乡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相应地,在文学界涌现出赵德发《经山海》、陈毅达《海边春秋》、王松《暖夏》、季栋梁《西海固笔记》等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形式风格不同,但从中我们能看到因地制宜的脱贫实践,看到扶贫干部、乡村群众、创业青年、支教老师等人物故事,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与此相似,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命题,也拓宽着我们的思想视野,给文学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作家们瞄准这些命题,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描绘发展画卷。
新时代文学的时代主题更加鲜明,源于当代作家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同时也离不开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锤炼打磨。“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越来越多的作家意识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以文学的方式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锤炼文学深入时代、表现时代的能力水平,新时代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作家贯穿创作始终的功课。这不仅意味着作家需要以穿透现实的历史视野,认识时代主题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书写时代主题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还意味着要对文学手法进行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更艺术性地呈现主题,将主题高度真正转化成艺术高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传统、现代因素相互交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彼此并存,这既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也不同于经典作家已有的文学叙述。它要求当代作家在提炼和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打开视野,培养历史感与世界眼光。历史感可以让我们在纵向发展中发现时代经验的新意,世界眼光可以让我们在横向比较中发掘中国故事的独特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
近年来受到好评的作品,如阿来《云中记》、梁晓声《人世间》、陈彦《主角》、胡学文《有生》等,都能让人看到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优秀文学的同台竞技。一些优秀长篇小说中,厚重历史与时代现实交织辉映,以文学叙事凝聚中国人的经验、情感与记忆,让人读到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实、绵延赓续的精神追求和独具特色的诗性表达。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一方面对中国文学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生命史、情感史,发挥文学直抵人心的力量,为世界文坛贡献中国文学的独特光彩。
(摘编自李云雷《向新时代文学高峰迈进》)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当代作家应当如何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塑造鲜活立体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更丰富的符合当下审美要求和时代要求的优质精神食粮?当代作家要认识到其所肩负的使命,以传承和创新的思想激发新时代文学进步的动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态文明建设等新命题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代作家将新命题融入文学创作中,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
B.我国反映脱贫攻坚的优秀文学作品,形式可能不同,但能让人看到有关脱贫攻坚的人物故事,让人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C.面对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追求,如何为广大人民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是当代作家在创作时应努力回应的问题。
D.越来越多的当代作家在创作时,能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更能书写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命史、情感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时代文学作品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是因为作家没能深刻把握时代主题。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了新时代文学展开论述,但两者论述的重心有所不同。
C.新时代文学创作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树立自信,实现文化传承。
D.近年来,很多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与世界优秀文学作品同台竞技,在文坛上绽放出独特光彩。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新时代文学的传承与创新”的一项是( )(3分)
A.陈楸帆的科幻小说《后人类时代》描写了人在未来技术的迷宫中的挣扎,表现了人类从生理到心理都发生着的奇诡而深刻的异化,给读者展现未来新的科技因素怎样融入并影响人类生活,令人震撼。
B.铁凝的《哦,香雪》描绘了八十年代初的社会变革给山村少女精神世界带来的变化,和她们追逐梦想的执着与艰辛,体现了作者对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主题和精神的诠释。
C.某美食博主用短视频作品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丰富的中华乡村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典型。
D.中国网络文学成为新时代文学的亮丽景观,如小说《庆余年》讲述一个有着神秘身世的少年范闲,自海边小城初出茅庐,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和锤炼的故事,既有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又从中体现出当代社会价值理念。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新时代文学要求 传承 创新
文学主题 紧扣时代,反映民族复兴 探索新主题,拓宽文学空间
文学手法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
历史与现实 带着历史视野穿透现实 利用新传播手法与策略,结合新时代文化需求
文学与人民 书写时代主题带来的社会变革与中国精神 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塑造鲜活立体的中国形象
文学与时代 与时代同频共振,展现时代步伐 在创新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学与世界 展现中国故事的独特之处,与世界优秀文学同台竞技 发挥文学直抵人心的力量,为世界文坛贡献中国文学的独特光彩
A.在文学手法方面,新时代文学强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同时,也注重探索打磨更独到的切入方式和艺术性的呈现。
B.该图表清晰地展示了新时代文学在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的要求,体现了文学与时代、人民的紧密联系。
C.图表显示,新时代文学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要求是相互独立的,传承主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而创新则主要关注文学与世界的交流。
D.图表表明,新时代文学要求当代作家在书写时代主题时,不仅要反映社会变革和中国精神,还要展示中国故事的独特之处,与世界优秀文学进行交流。
5.假如你受邀参加“新时代文学高峰论坛”,需在论坛讨论环节对新时代文学发展提出建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缝隙
朱以撒
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从洞开的大门和里边的摆设,可以知晓他们都在经营一些什么,咖啡、甜点、沉香、山区土特产,便觉得没有必要走进去。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