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2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变形记》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教学目标
  1.对文本中人物变形的特点进行梳理;
  2.对主人公发生变形的原因进行探究性学习;
  3.能结合作者背景,结合实际对文本的主题做出理解
  4.掌握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方法,理解“变形”这一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历史变迁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格里高尔变形的特点;
  2. 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分析;
  3. 探究文学中的“变形”手法
  4. 了解卡夫卡的作品风格
  教学难点:
  1.变形之法:为什么选择甲虫作为变形物?
  2.变形之因:“变得回来吗”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习变形之法,探变形之源
  ——《变形记》探究性阅读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变形”这一概念听起来很陌生,但其实,在各种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变形者”的身影无处不在。比如:西游记的主角是一块石头变成的猴子,精卫是少女的灵魂幻化而成的鸟儿,梁山伯与祝英台幻化成了一对蝴蝶,甚至奇幻动画中的普通人在关键时刻可以完成变身来拯救世界……通过“变形”,主人公获得了新的力量,放大了内心的渴望,对作品的主题起到了强化作用。
  那么,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的,就是小职员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的故事。
  二、任务一 习变形之法:为什么选择甲虫作为变形物?
  同学们可以先思考思考,为什么卡夫卡将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它为什么不变成别的东西?比如兔子、老鹰,或者是一条鱼?
  我们先来看看文中格里高尔变形而成的甲虫都有些什么特点。
  总结:甲虫具有看似坚硬实则脆弱、看似强大实则弱小,一旦翻身就有徒劳挣扎而死去的特点,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与格里高尔与外界的关系相契合。
  三、任务二 探变形之源:为什么会发生变形
  虫形人心,是格里高尔变形的特点,看来,这次变形让主人公陷入了危难的境地。课本里的节选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聪明的同学们,你觉得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还能变回去吗?
  想知道能不能变回去,归根到底,我们要去文中寻找他变形的原因。
  明确:在这里,我们将格里高尔变形压力的来源分为三个方面:
  ①变形压力源之一:社会和工作对格里高尔的压榨:
  第一个方面来自于社会,我们可以在文中看到他对工作的抱怨:
  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第4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