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1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A)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试卷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共30分)
课本里巡游,生活明朗,万物可爱,总让我们______不已。莫怀戚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康拉德??劳伦兹看似______的行为,实则表现了他对动物们发自内心的热爱;安徒生编织的滑稽的闹剧中,让我们学会凡事不能______,要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郑振铎忘不了被无辜惩罚虐待的小猫,启迪我们凡事不可主观臆测,______……这些故事,是我们在寂寞时最佳的伴侣,让我们心有着落,学有依托。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分歧(qí) 滑稽(qī) 惩罚(chéng) 着落(zháo)
B.分歧(qǐ) 滑稽(qī) 惩罚(chěng) 着落(zhuó)
C.分歧(qí) 滑稽(jī) 惩罚(chéng) 着落(zhuó)
D.分歧(qǐ) 滑稽(jī) 惩罚(chěng) 着落(zháo)
2.上面语段横线处填写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感慨 怪诞不经 随声附合 枉下断语
B.感概 怪涎不经 随声附和 妄下断语
C.感概 怪涎不经 随声附合 枉下断语
D.感慨 怪诞不经 随声附和 妄下断语
3.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①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主办城市是美丽的杭州,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2500多名运动员参加。②这届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明盛宴,是对外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③杭州亚运会展示了哪些中华文化元素呢?④有西湖、丝绸、钱塘江、青花瓷、中国色彩文化等。⑤其中,杭州亚运会色彩系统主题为《淡妆浓抹》,灵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A.第②句用了比喻的修辞。
B.第③句是疑问句。
C.句中加点的“美丽”“杭州”“参加”“这”依次是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
D.⑤句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滨州市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B.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成为爆款的原因,是因为其挖掘了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并让它传透了历史时空,与当下观众形成精神上的共振造成的。
C.我们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为了杜绝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班召开了交通安全为主题的班会。
5.依次在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与中国人相伴千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难看出,茶在我国历史悠久,不仅深深融入百姓的日常,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①从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出现最早关于茶的记载传说
②从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系统性介绍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
③到后来“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等口耳相传的表达
④到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记录了中国民众“茗饮”的历史
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古诗词中许多意象有丰富的内涵,如“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杨柳”表示惜别怀远,“子规”有哀愁之意。
D.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经常使用敬辞。比如,希望得到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件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
7.默写。(共8分,每题1分)
(1)“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乡书何处达?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