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700字。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以文为诗”之争源起于对韩愈诗歌的评论,因此我们首先从中唐元和时期诗坛大变前后的诗、文观念开始探讨。众所周知,元和时期不仅诗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达到高潮,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这个时期诗、文的文体观念,与古文运动有着密切关联。
  中唐古文运动之前,唐人文体观念中的“诗”,大都还笼统地包含在“文”或“文章”之中。其中的“文”或“文章”都包含诗歌在内。中唐时期仍基本延续了这一观念。如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并序》云“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明确道出“乐府歌诗”亦属于“文”的范畴。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本人亦是如此,用“文章”来指称诗歌。“诗”既然属于“文”,也就与“文”一样被赋予了“经国之大业”之类的崇高教化意义,较古文运动稍晚而起的新乐府运动,正是以这一观念作为基础的。
  与“文”相对应的是“笔”,即在内容上较少性灵情思、在形式上较少审美因素的文字。韩愈的古文创作得到当时及后人的认可,被后世称作“韩文”,但中晚唐人却常称之为“韩笔”。如刘禹锡说“子长[注]在笔,予长在论”。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韩柳古文运动的追随者们往往称这种新兴的散体文为“文”或“古文”。如“又思我友韩愈,非兹世之文,古之文也;非兹世之人,古之人也”(李翱《与陆作书》);“昌黎公,圣人之徒欤! 其文高出,与古之遗文不相上下”(赵德《昌黎文录序》)。《旧唐书》说韩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时谓愈有史笔,及撰《顺宗实录》,繁简不当,叙事拙于取舍,颇为当代所非”。可见直到五代之时,虽已有“韩文”之称,但对于《顺宗实录》等史传文字,还是称其为“史笔”,与“文”分列而论,显示出诗、文分体观念中一种长期混淆、过渡的状态。
  中唐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号召学习先秦两汉时期包括史书经传、诸子杂说在内的各种古体文字,在文体观念方面阻断了南朝以来“文、笔之辨”的明晰化进程,呈现出复古和回归的态势。于是在古文运动的提倡者和追随者的文学观念中,“文”开始渐渐地将“笔”也容纳进来,并付诸写作实践。古文家们以“笔”的手法来进行“文”的写作,把讲究形式华美的骈俪对偶之文改造为浅近直白、流畅易懂的散体文。也正是在此时,“诗”作为“文”的一部分,也在创作实践中渐渐融入了一些“笔”即古文的成分,韩愈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散文手法的艺术创新尝试,就是最突出的代表。而在诗、文分论观念下的宋人来看,这就是打破诗体畛域的“以文为诗”行为了。
  在“以文为诗”的创作实践中,存在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主要发生在古体诗中,在近体律绝中却很少见。如《山石》《醉赠张秘书》等“以文为诗”的名篇,皆为古体诗;而作于“元和诗变”高峰期间的那些律诗、绝句,就很难发现“以文为诗”的痕迹。元代袁桷说:“滥觞于唐,以文为诗者,韩吏部始然。而春容激昂,于其近体,犹规规然守绳墨,诗之法犹在也。”也指出了这一现象。其中原因何在呢?
  首先,在文学观念方面,相对于后起的近体诗而言,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唐代元和时期诗、文的文体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B.在唐代“古文运动”之前,“诗”被归入“文”或“文章”范围。
  C.举《旧唐书》“韩文”和“史笔”的例子,意在表明“韩文”为人称道,“史笔”则反之。
  D.在唐代,“以文为诗”观念在古体诗创作中表现突出,在其他诗体中却很少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中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体现了“诗”作为“文”的重要社会作用。
  B.韩愈的“古文”创作因时代的不同,产生过“韩文”“韩笔”“古文”等不同的称呼。
  C.古人在评价韩愈的诗歌时,大多都认为其“古体诗”的创作优于“近体诗”的创作。
  D.近体诗的散文化在宋代逐渐被大多数诗人接受,“苏、黄”是“以文为诗”的代表人物。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材料第二段论据的一项是(3分)
  A.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B.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杜甫《戏为六绝句》)
  C.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王嗣奭《杜臆》)
  D.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赵璘《因话录》)
  4.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唐时期“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对文体观念和创作的影响的一项是(3分)
  A.文体观念方面呈现复古的态势。
  B.古文家们以“笔”的手法创作“文”。
  C.“诗”的创作中融入“笔”和“文”的手法。
  D.坚持儒家传统诗教观,讲求“风雅比兴”。
  5.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以文为诗”的创作实践多集中于古体诗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请  戏 陈德鸿
  ①秋收过后,农事便闲了下来。这时节,村里有请戏的传统。以往到城里请出戏,一两百块钱就行。
  今年,那六子从远房亲戚孙团长那儿了解到,请戏的钱已经涨到了四百。四百就四百。村长和村民们一商量,能在家门口看场大戏,每口人还不到五毛钱,值!
  大清早,老韩便套好车,拉着村长往城里赶。两人都是戏迷,一路上,谈论着县剧团这些年到村里演过的几出戏,谈论着哪个演员长相好、唱腔好。老韩偶尔还会学着某个女演员,捏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